科普应急避难场所为哪两种类型?
应急避难场所为哪两种类型
1、应急避难所分为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和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
科普应急避难场所为哪两种类型?
科普应急避难场所为哪两种类型?
2、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用地类型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园、广场、公共绿地、体育场、学校场等开敞空间。用于接纳受灾人员紧急疏散时或较长时间避难及生活,确保避难人员安全。
3、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用地类型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校室内场所、体育馆、影剧院、旅馆、救助站、度村、人防汽等公共建筑。
应急避难场所标准
法律分析:1、地势高且平坦开阔;2、远离易燃易爆炸源以及地质灾害隐患处;3、交通便利地段;4、接近水源、应急供电设施
法律依据:《中华建标180-2017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
第十五 条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应符合所在城市居住区规划,遵循场地安全、交通便利和出人方便的原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选择地势较高、平坦、开阔、地质稳定、易于排水、适宜搭建帐篷的场地;
二、应避开周围的地质灾害隐患和易燃易爆危险源;
三、应选择利于人员和车辆进出的地段;
四、应选择便于应急供水、应急供电等设施接人的地段。
第十六条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宜优先选择社区花园、社区广场、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规划建设,并应符合避难场地和避难建筑的要求。
第十七条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
第十八条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应有两条及以上不同方向的安全通道与外部相通,通道的有效宽度不应小于4m。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