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蚂蝗养殖技术视频(蚂蝗如何养殖技术)
本文目录一览:
蚂蟥怎么养
蚂蟥又叫水蛭,以吸取血液和捕食小动物为生,经炮制后是一种名贵的中材,近年来人工养殖兴起。那么,蚂蟥有什么养殖技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广西蚂蝗养殖技术视频(蚂蝗如何养殖技术)
广西蚂蝗养殖技术视频(蚂蝗如何养殖技术)
广西蚂蝗养殖技术视频(蚂蝗如何养殖技术)
一、场地建设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应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为便于蚂蟥的栖息和产卵,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之中应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池埂还要设防逃沟,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在沟内撒些石灰可防逃逸。
二、投种放养
水蛭苗种的来源可以浦捉、购买或自繁,在开始养殖时一般以天然捕捉为主,也可以向有关单位购买,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好,金钱蛭体形大,产量高,即农村中俗称的“牛水蛭”,牧牛时常爬在牛身上吸血,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水蛭雌雄同体,每条水蛭都可产卵繁殖,以早春放为宜,早春放养十月即可长成、加工出售。
三、繁殖管理
1、建繁殖池
池面积在30平方米左右,建成5×5米或6×6米的正方形,池四周靠池壁设1-1.5米的平台,中间为水面,水深5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做平台的土应为高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土壤,便于水蛭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砰台造成繁殖失败。
2、种蛭选择
用于作种繁殖和种玛蟥,年龄应在2年以上,体重30克左右,体质健壮,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这样的水蛭怀卵量多,孵化率高,种水蛭的投放量按池中平台陆地面积计算,一般每平方米放1.5千克左右,种水蛭入池后要保持水质肥厚,要有充足的浮游生物和螺狮供其取食,以提高繁殖量。
3、繁殖管理
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水蛭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6月中旬,5月中旬为其繁殖高峰期,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水蛭会受惊而逃走,造成空茧,造成繁殖失败。
4、孵化管理
水蛭产卵茧后即可收取捕捉另池饲养或加工,繁殖池兼作孵化池,卵茧让其在穴道中自然孵化,卵茧产出后约11-15日孵出幼蛭,刚孵出的幼蛭体形很象成体,呈软木,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
四、饲养技术
1、饵料投喂
水蛭主要取食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及哺乳动物的血液,天然饲料以螺蛳为主,辅以蚯蚓、昆虫的幼虫等,人工饲料是各种动物血,饲喂完成后要及时清除凝血残渣,以免污染水质。
2、调节水质
水蛭易成活,对环境和水质要求都不算严,水温保持在15-30度,过高过低都影响生长,但人工养殖密度高,水质保持清洁为好,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另外,7-8月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降低水温。
3、越冬管理
入冬后气温降到10度以下水蛭停止摄食,钻入土中或树叶下冬眠,排水越冬在池面上加盖稻草或木杆以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带冰越冬要将池水适当加深,以防止完全结冰
蚂蝗养殖技术
蚂蟥又叫水蛭,以吸取血液和捕食小动物为生,经炮制后是一种名贵的中材,近年来人工养殖兴起。那么,蚂蟥有什么养殖技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场地建设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应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为便于蚂蟥的栖息和产卵,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之中应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池埂还要设防逃沟,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在沟内撒些石灰可防逃逸。
二、投种放养
水蛭苗种的来源可以浦捉、购买或自繁,在开始养殖时一般以天然捕捉为主,也可以向有关单位购买,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好,金钱蛭体形大,产量高,即农村中俗称的“牛水蛭”,牧牛时常爬在牛身上吸血,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水蛭雌雄同体,每条水蛭都可产卵繁殖,以早春放为宜,早春放养十月即可长成、加工出售。
三、繁殖管理
1、建繁殖池
池面积在30平方米左右,建成5×5米或6×6米的正方形,池四周靠池壁设1-1.5米的平台,中间为水面,水深5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做平台的土应为高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土壤,便于水蛭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砰台造成繁殖失败。
2、种蛭选择
用于作种繁殖和种玛蟥,年龄应在2年以上,体重30克左右,体质健壮,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这样的水蛭怀卵量多,孵化率高,种水蛭的投放量按池中平台陆地面积计算,一般每平方米放1.5千克左右,种水蛭入池后要保持水质肥厚,要有充足的浮游生物和螺狮供其取食,以提高繁殖量。
3、繁殖管理
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水蛭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6月中旬,5月中旬为其繁殖高峰期,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水蛭会受惊而逃走,造成空茧,造成繁殖失败。
4、孵化管理
水蛭产卵茧后即可收取捕捉另池饲养或加工,繁殖池兼作孵化池,卵茧让其在穴道中自然孵化,卵茧产出后约11-15日孵出幼蛭,刚孵出的幼蛭体形很象成体,呈软木,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
四、饲养技术
1、饵料投喂
水蛭主要取食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及哺乳动物的血液,天然饲料以螺蛳为主,辅以蚯蚓、昆虫的幼虫等,人工饲料是各种动物血,饲喂完成后要及时清除凝血残渣,以免污染水质。
2、调节水质
水蛭易成活,对环境和水质要求都不算严,水温保持在15-30度,过高过低都影响生长,但人工养殖密度高,水质保持清洁为好,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另外,7-8月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降低水温。
3、越冬管理
入冬后气温降到10度以下水蛭停止摄食,钻入土中或树叶下冬眠,排水越冬在池面上加盖稻草或木杆以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带冰越冬要将池水适当加深,以防止完全结冰
蚂蝗养殖技术:选择场地、投放种苗、日常养护。
1、选择场地
饲养蚂蝗的过程中,需要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池塘作为养殖场地,而且池塘的深度在一米到二米之间,宽度为三米左右,然后池塘底部用水泥灌浆,四周填充富含腐殖质的沙土,有利于蚂蝗产卵。
2、投放种苗
蚂蝗的品种繁多,但在饲养时,选择体型大、产量丰富的金钱蛭,而且蚂蝗是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每条都能产卵繁殖,因此要选择年龄在两年以上,而且体重在三十到三十五克的蚂蝗作种。
3、日常养护
饲养蚂蝗时,要定期投喂螺蛳、动物血,促使它生长繁茂健硕,而且每月需要为蚂蝗换一次清水,保证水质清洁卫生,并控制水温在十到四十度之间,以免蚂蝗出现冻害。
养殖蚂蝗的注意事项
大规模养殖可利用池塘或低产田修造池宜小不宜大,宽3米,深1米,长度不限,随地势而定。可若干小池共埂,构成大池,埂宽40厘米,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放些石块和树枝,供栖息。
蚂蝗的抗病能力是比较强的,因此我们在养殖中主要的管理工作是以调节水质为主。虽然野生的蚂蝗对水质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但是人工养殖下如果水质变化过大的话,对其生长及繁殖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养殖的时候,其水温要控制在20-30度左右,要保证有一定的溶氧量。如果出现缺氧现象的话,要及时注水或者是增氧。尤其是在夏季,因为温度高,所以水质容易变质,一定要多多注意。
以上内容参考
蚂蝗养殖的方法
蚂蟥又叫水蛭,以吸取血液和捕食小动物为生,经炮制后是一种名贵的中材,近年来人工养殖兴起。那么,蚂蟥有什么养殖技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场地建设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应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为便于蚂蟥的栖息和产卵,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之中应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池埂还要设防逃沟,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在沟内撒些石灰可防逃逸。
二、投种放养
水蛭苗种的来源可以浦捉、购买或自繁,在开始养殖时一般以天然捕捉为主,也可以向有关单位购买,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好,金钱蛭体形大,产量高,即农村中俗称的“牛水蛭”,牧牛时常爬在牛身上吸血,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水蛭雌雄同体,每条水蛭都可产卵繁殖,以早春放为宜,早春放养十月即可长成、加工出售。
三、繁殖管理
1、建繁殖池
池面积在30平方米左右,建成5×5米或6×6米的正方形,池四周靠池壁设1-1.5米的平台,中间为水面,水深5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做平台的土应为高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土壤,便于水蛭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砰台造成繁殖失败。
2、种蛭选择
用于作种繁殖和种玛蟥,年龄应在2年以上,体重30克左右,体质健壮,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这样的水蛭怀卵量多,孵化率高,种水蛭的投放量按池中平台陆地面积计算,一般每平方米放1.5千克左右,种水蛭入池后要保持水质肥厚,要有充足的浮游生物和螺狮供其取食,以提高繁殖量。
3、繁殖管理
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水蛭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6月中旬,5月中旬为其繁殖高峰期,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水蛭会受惊而逃走,造成空茧,造成繁殖失败。
4、孵化管理
水蛭产卵茧后即可收取捕捉另池饲养或加工,繁殖池兼作孵化池,卵茧让其在穴道中自然孵化,卵茧产出后约11-15日孵出幼蛭,刚孵出的幼蛭体形很象成体,呈软木,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
四、饲养技术
1、饵料投喂
水蛭主要取食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及哺乳动物的血液,天然饲料以螺蛳为主,辅以蚯蚓、昆虫的幼虫等,人工饲料是各种动物血,饲喂完成后要及时清除凝血残渣,以免污染水质。
2、调节水质
水蛭易成活,对环境和水质要求都不算严,水温保持在15-30度,过高过低都影响生长,但人工养殖密度高,水质保持清洁为好,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另外,7-8月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降低水温。
3、越冬管理
入冬后气温降到10度以下水蛭停止摄食,钻入土中或树叶下冬眠,排水越冬在池面上加盖稻草或木杆以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带冰越冬要将池水适当加深,以防止完全结冰
蚂蝗养殖技术:选择场地、投放种苗、日常养护。
1、选择场地
饲养蚂蝗的过程中,需要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池塘作为养殖场地,而且池塘的深度在一米到二米之间,宽度为三米左右,然后池塘底部用水泥灌浆,四周填充富含腐殖质的沙土,有利于蚂蝗产卵。
2、投放种苗
蚂蝗的品种繁多,但在饲养时,选择体型大、产量丰富的金钱蛭,而且蚂蝗是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每条都能产卵繁殖,因此要选择年龄在两年以上,而且体重在三十到三十五克的蚂蝗作种。
3、日常养护
饲养蚂蝗时,要定期投喂螺蛳、动物血,促使它生长繁茂健硕,而且每月需要为蚂蝗换一次清水,保证水质清洁卫生,并控制水温在十到四十度之间,以免蚂蝗出现冻害。
养殖蚂蝗的注意事项
大规模养殖可利用池塘或低产田修造池宜小不宜大,宽3米,深1米,长度不限,随地势而定。可若干小池共埂,构成大池,埂宽40厘米,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放些石块和树枝,供栖息。
蚂蝗的抗病能力是比较强的,因此我们在养殖中主要的管理工作是以调节水质为主。虽然野生的蚂蝗对水质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但是人工养殖下如果水质变化过大的话,对其生长及繁殖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养殖的时候,其水温要控制在20-30度左右,要保证有一定的溶氧量。如果出现缺氧现象的话,要及时注水或者是增氧。尤其是在夏季,因为温度高,所以水质容易变质,一定要多多注意。
以上内容参考
蚂蝗是环节动物门、蛭纲动物的俗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蚂蝗养殖的 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蚂蝗养殖的方法:养殖环境
蚂蝗池的种类和形式较多,按建造的材料来分,有土池、砖池、水泥池、塑料薄膜池四种。按池设置情况来分,有地下式、半地下式和地上式之别。常见的池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什么种类和形式的池子,建造面积需多大,必须根据养殖规模和所具备的条件而定。
作为家庭副业,大都建造土池和塑料薄膜池,面积一般以4~5平方米为宜,池形为圆形或椭圆形为好,也可利用废沼气池、旧粪坑,房前屋后的热水凼、低洼凼、水缸、金鱼缸等进行养殖。如果建造的池子四周都是旱地,土质又较坚硬的话,适宜建造土池。土池的建造方法很简单,先根据养殖要求挖池,将池底夯实就行了。
池底面垫适量的秸秆和猪牛栏粪,以增加泥中的有机质;然后放入河泥或含有丰富腐殖质的肥土,厚约30厘米左右,泥面上保留30~50厘米水位,水面上的池壁至少保留25厘米高,有条件用1/3的面积 种植 茭白、莲藕、慈茹或水草,作为用蚂蝗潜伏栖息、遮阳避暑之处。在水 面相 平的地方设一排水口,在排水口的对面设一进水口,进排水口都要用铁丝网或塑料网布拦住,以防用蚂蝗外逃,整个池的周围用塑料网布围住即可。
蚂蝗养殖的方法:养殖池建造方法
先根据养殖的要求挖池,深度比水泥池深30厘米,挖好后将整张的塑料薄膜平放在池里,塑料薄膜的四边用土压在池口的四边,接着在池底面垫土30厘米夯实,其余的设置和要求与土池相同。为了避免池水温度过高,在池外搭棚或在池内栽种水生作物。水泥池、砖池,适宜大面积工厂化养殖。少量科学试验养殖,可用缸或金鱼缸养殖,便于观察,但必须加网,防止用蚂蝗逃跑。有条件,可建成冬季保温池。
蚂蝗养殖的方法:温度
气温在15℃以上时,用蚂蝗就能摄食生长。为缩短养殖周期,达到全年 饲养 的目的,池底和水面都要设排水口,以调节水位,排水管敷聚乙烯细网,以防用蚂蝗逃跑。
蚂蝗养殖的方法:管理
在用蚂蝗整个养殖期间,管理是否得法,直接会影响到它的正常生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水质良好,是取得高产的 措施 。为此,发现水质有沤坏现象,即换水。
(2)养殖水源要防止农污染;含碱性重的泉水不能用;水温过低的井水或泉水,要经过一定的流程,待温度升高后,才能应用。不然的话,大量温度过低的水入池,会引起池中的水温骤降,致使用蚂蝗感冒,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3)在夏天高温季节,为了避免因池水温度高而蚂蝗生长不良,应搭棚或利用瓜豆棚遮阳,改善池内环境。
(4) 池底宜放入河泥或塘泥,以保持池底土质松软,亦可放入草沤制。塘泥深保持30厘米左右,水深要保持不低于30厘米,不可干池或漫池。水质要求肥、活、爽,含氧量充足,有利于用蚂蝗生长。淤泥不宜过多放入猪厩肥、牛粪等有机肥料,防止水质过肥而造成污染。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用蚂蝗浮出水面有不安现象。
如何养殖蚂蝗
蚂蟥又叫水蛭,以吸取血液和捕食小动物为生,经炮制后是一种名贵的中材,近年来人工养殖兴起。那么,蚂蟥有什么养殖技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场地建设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应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为便于蚂蟥的栖息和产卵,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之中应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池埂还要设防逃沟,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在沟内撒些石灰可防逃逸。
二、投种放养
水蛭苗种的来源可以浦捉、购买或自繁,在开始养殖时一般以天然捕捉为主,也可以向有关单位购买,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好,金钱蛭体形大,产量高,即农村中俗称的“牛水蛭”,牧牛时常爬在牛身上吸血,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水蛭雌雄同体,每条水蛭都可产卵繁殖,以早春放为宜,早春放养十月即可长成、加工出售。
三、繁殖管理
1、建繁殖池
池面积在30平方米左右,建成5×5米或6×6米的正方形,池四周靠池壁设1-1.5米的平台,中间为水面,水深5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做平台的土应为高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土壤,便于水蛭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砰台造成繁殖失败。
2、种蛭选择
用于作种繁殖和种玛蟥,年龄应在2年以上,体重30克左右,体质健壮,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这样的水蛭怀卵量多,孵化率高,种水蛭的投放量按池中平台陆地面积计算,一般每平方米放1.5千克左右,种水蛭入池后要保持水质肥厚,要有充足的浮游生物和螺狮供其取食,以提高繁殖量。
3、繁殖管理
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水蛭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6月中旬,5月中旬为其繁殖高峰期,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水蛭会受惊而逃走,造成空茧,造成繁殖失败。
4、孵化管理
水蛭产卵茧后即可收取捕捉另池饲养或加工,繁殖池兼作孵化池,卵茧让其在穴道中自然孵化,卵茧产出后约11-15日孵出幼蛭,刚孵出的幼蛭体形很象成体,呈软木,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
四、饲养技术
1、饵料投喂
水蛭主要取食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及哺乳动物的血液,天然饲料以螺蛳为主,辅以蚯蚓、昆虫的幼虫等,人工饲料是各种动物血,饲喂完成后要及时清除凝血残渣,以免污染水质。
2、调节水质
水蛭易成活,对环境和水质要求都不算严,水温保持在15-30度,过高过低都影响生长,但人工养殖密度高,水质保持清洁为好,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另外,7-8月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降低水温。
3、越冬管理
入冬后气温降到10度以下水蛭停止摄食,钻入土中或树叶下冬眠,排水越冬在池面上加盖稻草或木杆以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带冰越冬要将池水适当加深,以防止完全结冰
蚂蝗养殖技术:选择场地、投放种苗、日常养护。
1、选择场地
饲养蚂蝗的过程中,需要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池塘作为养殖场地,而且池塘的深度在一米到二米之间,宽度为三米左右,然后池塘底部用水泥灌浆,四周填充富含腐殖质的沙土,有利于蚂蝗产卵。
2、投放种苗
蚂蝗的品种繁多,但在饲养时,选择体型大、产量丰富的金钱蛭,而且蚂蝗是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每条都能产卵繁殖,因此要选择年龄在两年以上,而且体重在三十到三十五克的蚂蝗作种。
3、日常养护
饲养蚂蝗时,要定期投喂螺蛳、动物血,促使它生长繁茂健硕,而且每月需要为蚂蝗换一次清水,保证水质清洁卫生,并控制水温在十到四十度之间,以免蚂蝗出现冻害。
养殖蚂蝗的注意事项
大规模养殖可利用池塘或低产田修造池宜小不宜大,宽3米,深1米,长度不限,随地势而定。可若干小池共埂,构成大池,埂宽40厘米,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放些石块和树枝,供栖息。
蚂蝗的抗病能力是比较强的,因此我们在养殖中主要的管理工作是以调节水质为主。虽然野生的蚂蝗对水质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但是人工养殖下如果水质变化过大的话,对其生长及繁殖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养殖的时候,其水温要控制在20-30度左右,要保证有一定的溶氧量。如果出现缺氧现象的话,要及时注水或者是增氧。尤其是在夏季,因为温度高,所以水质容易变质,一定要多多注意。
以上内容参考
蚂蝗是环节动物门、蛭纲动物的俗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蚂蝗养殖的 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蚂蝗养殖的方法:养殖环境
蚂蝗池的种类和形式较多,按建造的材料来分,有土池、砖池、水泥池、塑料薄膜池四种。按池设置情况来分,有地下式、半地下式和地上式之别。常见的池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什么种类和形式的池子,建造面积需多大,必须根据养殖规模和所具备的条件而定。
作为家庭副业,大都建造土池和塑料薄膜池,面积一般以4~5平方米为宜,池形为圆形或椭圆形为好,也可利用废沼气池、旧粪坑,房前屋后的热水凼、低洼凼、水缸、金鱼缸等进行养殖。如果建造的池子四周都是旱地,土质又较坚硬的话,适宜建造土池。土池的建造方法很简单,先根据养殖要求挖池,将池底夯实就行了。
池底面垫适量的秸秆和猪牛栏粪,以增加泥中的有机质;然后放入河泥或含有丰富腐殖质的肥土,厚约30厘米左右,泥面上保留30~50厘米水位,水面上的池壁至少保留25厘米高,有条件用1/3的面积 种植 茭白、莲藕、慈茹或水草,作为用蚂蝗潜伏栖息、遮阳避暑之处。在水 面相 平的地方设一排水口,在排水口的对面设一进水口,进排水口都要用铁丝网或塑料网布拦住,以防用蚂蝗外逃,整个池的周围用塑料网布围住即可。
蚂蝗养殖的方法:养殖池建造方法
先根据养殖的要求挖池,深度比水泥池深30厘米,挖好后将整张的塑料薄膜平放在池里,塑料薄膜的四边用土压在池口的四边,接着在池底面垫土30厘米夯实,其余的设置和要求与土池相同。为了避免池水温度过高,在池外搭棚或在池内栽种水生作物。水泥池、砖池,适宜大面积工厂化养殖。少量科学试验养殖,可用缸或金鱼缸养殖,便于观察,但必须加网,防止用蚂蝗逃跑。有条件,可建成冬季保温池。
蚂蝗养殖的方法:温度
气温在15℃以上时,用蚂蝗就能摄食生长。为缩短养殖周期,达到全年 饲养 的目的,池底和水面都要设排水口,以调节水位,排水管敷聚乙烯细网,以防用蚂蝗逃跑。
蚂蝗养殖的方法:管理
在用蚂蝗整个养殖期间,管理是否得法,直接会影响到它的正常生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水质良好,是取得高产的 措施 。为此,发现水质有沤坏现象,即换水。
(2)养殖水源要防止农污染;含碱性重的泉水不能用;水温过低的井水或泉水,要经过一定的流程,待温度升高后,才能应用。不然的话,大量温度过低的水入池,会引起池中的水温骤降,致使用蚂蝗感冒,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3)在夏天高温季节,为了避免因池水温度高而蚂蝗生长不良,应搭棚或利用瓜豆棚遮阳,改善池内环境。
(4) 池底宜放入河泥或塘泥,以保持池底土质松软,亦可放入草沤制。塘泥深保持30厘米左右,水深要保持不低于30厘米,不可干池或漫池。水质要求肥、活、爽,含氧量充足,有利于用蚂蝗生长。淤泥不宜过多放入猪厩肥、牛粪等有机肥料,防止水质过肥而造成污染。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用蚂蝗浮出水面有不安现象。
《用蚂蝗的人工养殖》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