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公式正弦定理 三角函数正弦是什么意思

高中正余弦定理公式是什么?

正弦定理:

三角函数公式正弦定理 三角函数正弦是什么意思三角函数公式正弦定理 三角函数正弦是什么意思


三角函数公式正弦定理 三角函数正弦是什么意思


三角函数公式正弦定理 三角函数正弦是什么意思


设三角形的三边为a b c,他们的对角分别为A B C,外接圆半径为r,则称关系式a/sinA=b/sinB=c/sinC为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设三角形的三边为a b c,他们的对角分别为A B C,则称关系式:

a^2=b^2+c^2-2bccosA

b^2=c^2+a^2-2accosB

c^2=a^2+b^2-2abcosC

三角函数sin cos tan对应如下:

正弦sin=对边比斜边。

余弦cos=邻边比斜边。

正切tan=对边比邻边。

1、正弦(sine),数学术语,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一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由英语sine一词简写得来),即sinA=∠A的对边/斜边。

2、余弦(余弦函数),三角函数的一种。在Rt△ABC(直角三角形)中,∠C=90°,∠A的余弦是它的邻边比三角形的斜边,即cosA=b/c,也可写为cosa=AC/AB。

3、在Rt△ABC(直角三角形)中,∠C=90°,AB是∠C的对边c,BC是∠A的对边a,AC是∠B的对边b,正切函数就是tanB=b/a,即tanB=AC/BC。

正弦定理公式是什么推导?

正弦定理推导公式:a/sinA = b/sinB =c/sinC = 2r=D。

正弦定理是三角学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它指出“在任意一个平面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且等于外接圆的直径”。

公式就是用数学符号表示各个量之间的一定关系(如定律或定理)的式子。具有普遍性,适合于同类关系的所有问题。 在数理逻辑中,公式是表达命题的形式语法对象,除了这个命题可能依赖于这个公式的自由变量的值之外。

三倍角公式:

(a)sin3a=3sina -4sina^3。

(b)cos3a=4cosa^3 -3cosa1、积化和公式: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公式

设任意三角形△ABC,角A、B、C的对边分别记作a、b、c,则可得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公式及其推论如下。

正弦定理公式及其推论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的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正弦定理公式、余弦定理公式

一、正弦定理公式

a/sinA=b/sinB=c/sinC=2R。

【注1】其中“R”为三角形△ABC外接圆半径。下同。

【注2】正弦定理适用于所有三角形。初中数学中,三角形内角的正弦值等于“对比斜”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二、正弦定理推论公式

1、(1)a=2RsinA;

(2)b=2RsinB;

(3)c=2RsinC。

2、(1)a:b=sinA:sinB;

(2)a:c=sinA:sinC;

(3)b:c=sinB:sinC;

(4)a:b:c=sinA:sinB:sinC。

【注】多用于“边”、“角”间的互化。

三角板的边角关系也满足正、余弦定理

3、由“a/sinA=b/sinB=c/sinC=2R”可得:

(1)(a+b)/(sinA+sinB)=2R;

(2)(a+c)/(sinA+sinC)=2R;

(3)(b+c)/(sinB+sinC)=2R;

(4)(a+b+c)/(sinA+sinB+sinC)=2R。

正弦定理推论公式

4、三角形ABC中,常用到的几个等价不等式。

(1)“a>b”、“A>B”、“sinA>sinB”,三者间两两等价。

(2)“a+b>c”等价于“sinA+sinB>sinC”。

(3)“a+c>b”等价于“sinA+sinC>sinB”。

(4)“b+c>a”等价于“sinB+sinC>sinA”。

5、三角形△ABC的面积S=(abc)/4R。其中“R”为三角形△ABC的外接圆半径。

部分三角函数公式

余弦定理公式及其推论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一、余弦定理公式

(1)a^2=b^2+c^2-2bccosA;

(2)b^2=a^2+c^2-2accosB;

(3)c^2=a^2+b^2-2abcosC。

【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适用于所有三角形。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的余弦值等于“邻比斜”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余弦定理公式及其推论公式

二、余弦定理推论公式

1、cosA=(b^2+c^2-a^2)/2bc;

2、cosB=(a^2+c^2-b^2)/2ac;

3、cosC=(a^2+b^2-c^2)/2ab。

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公式及其推论常用来解三角形。对于某些复杂题,需要把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综合起来运用。

【例题】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30°,a=2,求三角形△ABC外接圆的面积。

解:设三角形ABC外接圆半径为R,

根据正弦定理得:a/sinA=2R,

所以R=a/(2sinA)=2,

所以,三角形ABC的外接圆面积S=4π。

正弦定理是什么?

正弦(sine),数学术语,是三角函数的一种,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一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由英语sine一词简写得来),即sinA=∠A的对边/斜边。

正弦定理

编辑 播报

特定正弦函数与椭圆的关系

关于椭圆的周长等于特定的正弦曲线在一个周期内的长度的证明:

半径为r的圆柱上与一斜平面相交得到一椭圆,该斜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截取一个过椭圆短径的圆。以该圆和椭圆的某一交点为起始转过一个θ角。则椭圆上的点与圆上垂直对应的点的高度可以得到

f(c)=r tanα sin(c/r)

r:圆柱半径

α:椭圆所在面与水平面的角度

c:对应的弧长(从某一个交点起往某一个方向移动)

以上为证明简要过程,则椭圆(xcosα)^2+y^2=r^2的周长与f(c)=r tanα sin(c/r)的正弦曲线在一个周期内的长度是相等的,而一个周期T=2πr,正好为一个圆的周长。

三角形

正弦定理(The Law of Sines)是三角学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它指出“在任意一个平面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且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

(r为外接圆半径,D为直径)。

早在公元2世纪,正弦定理已为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C.Ptolemy)所知.中世纪天文学家阿尔·比鲁尼(al—Birunj,973一1048)也知道该定理。但是,早清楚地表述并证明该定理的是13世纪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纳绥尔丁。在欧洲,犹太数学家热尔松在其《正弦、弦与弧》中陈述了该定理:“在一切三角形中,一条边与另一条边之比等于其对角的正弦之比”,但他没有给出清晰的证明。15世纪,德国数学家雷格蒙塔努斯在《论各种三角形》中给出了正弦定理,但简化了纳绥尔丁的证明。157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F.Viete,1540一1603)在其《数学法则》中用新的方法证明了正弦定理,之后,德国数学家毕蒂克斯(B.Pitiscus,1561—1613)在其《三角学》中沿用韦达的方法来证明正弦定理

两角和的正弦与余弦公式:

(1)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2)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

cos(90°-α-β)

=cos[(90°-α)+(-β)]

=cos(90°-α)cos(-β)-

sin(90°-α)sin(-β)

=sinαcosβ+cosαsinβ

在解三角形中,有以下的应用领域:

已知三角形的两角与一边,解三角形。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三角形。

运用a:b:c=sinA:sinB:sinC解决角之间的转换关系。

物理学中,有的物理量可以构成矢量三角形 。因此, 在求解矢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物理问题时, 应用正弦定理,常可使一些本来复杂的运算,获得简捷的解答。

以上内容参考:

高中正余弦定理公式是什么?

正弦定理:在任意-一个平面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且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a/sinA = b/sinB =c/sinC= 2r=D,其中r是外接圆的半径,D是直径。

余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cos A=(b+c-a)/2bc。

同角三角函数

(1)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2)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正弦等于什么公式?

sina等于三角函数直三角公式:sinA=cosB。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 。

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 。

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 。

余切(cot)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b/a。

正弦定理

特定正弦函数与椭圆的关系,关于椭圆的周长等于特定的正弦曲线在一个周期内的长度的证明:

半径为r的圆柱上与一斜平面相交得到一椭圆,该斜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截取一个过椭圆短径的圆。

以该圆和椭圆的某一交点为起始转过一个θ角。则椭圆上的点与圆上垂直对应的点的高度可以得到。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