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滑轮的重力知识点 动滑轮的重力知识点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一些知识要点,
理想情况下:
动滑轮的重力知识点 动滑轮的重力知识点
动滑轮的重力知识点 动滑轮的重力知识点
定滑轮本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
动滑轮本质是省力杠杆,省力,费距离.能改变力的大小,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如果动滑轮上两端绳子平行,F=G总/2
理想情况:F=G/2
实际情况:F=(G+G1)/2 (物体重力为G,动滑轮自重G1)
竖直滑轮组:动滑轮上绳子段数为n
绳子自由端拉力为F,物体重力为G,动滑轮自重G1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物体移动距离h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物体移动速度v1
则:
力的关系:
F=G总/n
如果是理想情况,忽略动滑轮重力、绳重、摩擦力等:F=G/n
如果是实际情况,考虑动滑轮重力:F=(G+G1)/n
距离关系:S=nh (不论实际还是理想情况均满足)
速度关系:v=nv1(不论实际还是理想情况均满足)
九年级物理《滑轮》知识点
(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2、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3、动力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是: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即s=nh。如下图所示。(n表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
初中物理滑轮知识点
滑轮分动滑轮和定滑轮,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相当于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说明: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或速度vF) = 重物移动的距离h(或速度vG)
2、动滑轮:
①定义: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说明: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 / 2G ; s = 2h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 n G ;s = nh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n (G物+G动) ;s = nh
说明: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动滑轮知识点
[编辑本段]动滑轮定义
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它是变形的不等臂杠杆,能省一半力(不考虑滑轮的重力与摩擦力的情况下),但不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是钩码升高的距离的2倍,即费了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编辑本段]动滑轮的实质
一个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杆,省1/2力多费1倍距离。
[编辑本段]目的和要求
了解动滑轮的作用。
[编辑本段]仪器和器材
演示滑轮组(J2121型),测力计二个,钩码,细绳及支架。
[编辑本段]实验方法
1.取一细绳跨过滑轮,细绳的一端固定在支架或横梁上,另一端系在测力计的钩上。测力计拉动细绳,滑轮随之移动,这样的滑轮叫动滑轮。
2.在滑轮框架的钩上挂钩码,使滑轮两边的两根细绳在竖直方向上,手通过测力计拉住绳子的一端。当滑轮平衡、或将滑轮和它下面的钩码一起匀速提升,记下测力计的读数。改变钩码重,重复以上实验,并记下测力计的读数。
3.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误允许的范围内,测力计读数仅为钩码重的一半。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4.按图1.47-3所示,用两个相同的测力计吊住绳子的两端,并使滑轮两边的绳子保持竖直,测力计指针不与标尺相碰。可以看到,两个测力计的读数相等,并且两个读数之和等于动滑轮和钩码的总重。若滑轮本身重可以忽略,则动滑轮两边的每根细绳所承受的力是相等的,并且承担所挂物体重的一半。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实验的演示中,会出现测力计读数偏大的情况,这是由于在提升重物的同时还要提升动滑轮,还要克服摩擦力的缘故与滑轮有关的摩擦有两种,一种是滑轮和转轴之间的摩擦;另一种是绳子与滑轮的摩擦。
[编辑本段]动滑轮省力的多少计算:
一、F=G/2(理想化,不计滑轮的重量且只有一个动滑轮)
二、F=(G+G动滑轮)/2(考虑了动滑轮的重量且只有一个动滑轮)
三、F=(G+G动滑轮)/n
(n代表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的段数,这是一个滑
怎么算动滑轮的重力
有这么个公式:(不计摩擦及绳重)
F=1/n(G物+G动)
n是承担物重和动滑轮重的绳子的股数。F是拉力。
变化形式可得
G动=nF—G物
一般题中不计摩擦及绳重,就可以用这个公式。
有的题中连动滑轮重都不计,那就没有算的必要了。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