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军事原则 十大军事原则是在什么书中出现的
的战略战术思想是什么( ) A战术上藐视敌人,战略上重视敌人,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B战略上
1、作战指导原则
十大军事原则 十大军事原则是在什么书中出现的
十大军事原则 十大军事原则是在什么书中出现的
(2)灵活运用多种作战形式。 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
a.自卫的、后发制人1.清剿土匪。早在 各路刚进入东北时,就认识到东北匪患的性。 东北局及各都发出关于部队剿匪的指示。但因与 战事紧迫,使绝大多数部队投入正面战场,剿匪工作没有达到效果。到了四平保卫战之后,国共双方出现短期的和平局面,使部队能够投入到剿匪工作中。1946年, 东北局发出《关于剿匪和发动群众工作》的指示。要求对地方武装进行整顿,对分子和我之干部的叛变分子要采取坚决政策。6月11日,黑龙江发布《关于剿匪命令》,提出:各县要联合进行剿匪,剿匪除奸与发动群众配合起来。12日, 东北局又发出了《剿匪工作指示》,要求主力部队参加剿匪工作,并于16日划分了各主力部队和各的剿匪区域和后方根据地工作区域。 东北局决定将主力部队以师或旅为单位划分工作区,又确定了各后方根据地区域。自此,标志着 东北局全面开展了根据地的创建工作。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b.强调充分准备,严防敌人空袭
c.对待强(3)战略追击敌,坚持持久作战
(2)战略思想:
a.是指导革命的总战略方针
e.战略反攻是防御战中精彩,活跃的阶段
3、战略进攻
(1)从战略防御一、正确的形势分析与组织为部队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转入战略进攻
(2)战略决战
东北解放由防御转变为进攻的原因分析
(1)积极防御,消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东北解放 防御转变进攻 原因分析
d.积极防御,持久胜敌的战略思想1946年6月1日, 东北局发出《关于四平保卫战后东北形势与任务的指示》。《指示》分析了的形势,指出,敌占四平、长春一线并向两侧伸展后,由于各地群众尚未普遍深入发动起来、根据地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加之土匪、民团乘机蜂起,群众别是战区和近战区群众存在的观望态度,部分员干部中的和平观念未克服。因而,“形势是异常的”。《指示》还对作战方针、 、军工生产提出了明确意见,对各地区的政军工作适应新形势起了指导性作用。
6月6日,国共双方达成东北停战15天协议。后因 新的进攻未能准备好及受到中原战场的牵制,实际停战延续了4个月。这是 与 谈判中技高一筹的表现。6月16日, 给东北局发出指示,为了统一,决定以为东北局、东北联军总司令兼委员,以彭真、、高岗、同志为东北局副兼副政委,并以林、彭、罗、高、陈五人组成东北局常委。这一指示体现了一切工作以确保战斗胜利为中心的原则。
7月3日至11日,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局扩大会议。会议文件于7月7日正式公布,题为《东北的形势和任务》,也称《七七决议》。决议指出:必须克服和战问题的混乱思想,准备以长期的苦斗争取和平。一切游离不定及侥幸取得和平的想法,都应扫除干净。要坚持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正确方针。以后的形势发展充分证明,《七七决议》对统一东北地区全全军的思想,指导对敌斗争,起到了重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作用。这次东北局扩大会议是东北全工作的一次重要转折,它给以后东北局势的转折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为部队提供了有力的后方保障
2.建设农村根据地。 东北局广泛发动干部下乡的热潮,克服干部中的错误思想,强调 员为服务的,并确定以能否深入农民群众为考察 员品格的尺度,一切深入农村者给予奖励,不愿到农村去的给予批评。到1947年底,共有一万两千名干部下乡。在此期间,1946年8月29日, 东北局给各分局及发出了《关于深入进行群众土地斗争的指示》,明确了使雇农、贫农和中农结成巩固的联盟,照顾富农,分化地主阶级,集中力量打击大汉奸、恶霸、豪绅、大地主、土匪头子的政策。这一庞大的干部队伍充实到农村根据地建设,按照指示精神发动群众,实行土地改革,摧毁了农村中的封建堡垒和 的基础,并在斗争中培养了大批农村干部,成立了农会和其他群众团体,建立了基层组织,改造了村政权,组织、武装了十二万民兵。工作中,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发挥了极大地作用。1946年7月3日《东北日报》以《发扬马斌式的群众工作》为题发表社论,介绍了马斌在松江县做群众工作的典型经验,总结了做群众工作的方法。1946年7月11日, 东北局刊创刊,亲自定刊名为《群众》。下乡干部利用二人转2、坚持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等东北群众喜欢的宣传方式,宣传保卫土地、当兵光荣。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地方兵团源源不断补充兵力,每个主力师充实到一万人左右。
三、在正确的战略方针指导下,运用灵活的战术使部队在实战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1.围点打援战术。 为了摆脱南北受敌的不利局面,于1946年12月中旬,发起了对南满以临江为中心的解放区的进攻。为了配合南满保卫临江,北满联军决定南下松花江,这就是东北联军一下江南作战。北满联军集中主力3个纵队和3个师,于1947年1月5日向松花江以南出击,6日,三师出其不意地包围其塔木要点的 军新一军113团一个营。6日拂晓,一师经过急行军,到达其塔木和沐林河之间的张麻子够一带,准备打击从九台增援其塔木的 军113团。东北联军用三个团和一个师部警卫营,共十个营围歼 新一军113团,歼敌200余人,俘虏800多人,团长赵迪被击毙。这场战斗运用了 军事思想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方法。围点打援战术在被评为 十大军事原则。
[3]刘汉。元帅[M].: 出版社。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什么原则
(1)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指导的根本法则消灭敌人是位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革命史实证[5(4)十大军事原则]肖劲光。肖劲光回忆[M].: 出版社。明,集中优势兵力:
、它是实现目的有效的手段集中优势兵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第三、采用这一方法,各个歼灭敌人”是战略战术的重要原则,也是战役战斗的作战思想和传统的作战方法。集中优势兵力,才能给敌人以决定性打击。
第二。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可以使敌人的人力物力不断减少,而使我军的人力物力不断得到补充,使革命根据地得以保存和发展。
第四、能使敌人士气沮丧,我则人心振奋,就会失败。它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是我军十大军事原则的核心,各个歼灭敌人是战胜敌人的根本法则。实行这种方法,就会胜利,违背这种方法、使我军有可能各个歼灭敌军的增援队,始终保持战场的主动权,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历来强调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必须采用集中优势兵力
土地革命时期贯彻了的作战原则是什么
[4]。自述[M].:出版社。土地革命时期贯彻了的作战原则是:敌进我退,敌[2]陈沂。辽沈决战[M].:出版社。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初创时期的十六字诀,制胜战场的十大军事原则,正确处理建设十大关系,等都是我们对实践经验的精辟概括,是和事业兴旺发达的成功密码,十六字诀,是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游击作战的指导原则,主要内容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所以土地革命时期贯彻了的作战原则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土地改革,亦称土地制度的改革或土地革命,是新主义革命时期,广大农民废除封建半封建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革命运动。
b.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的理论
[1]丁晓春,戈福c."诱敌深入"是造成反攻的条件禄,王世英。东北解放大事东北解放由防御转变为进攻的原因分析记[M].: 史资料出版社。的基本特征
2.步炮协同战法。1947年2月18日,北满联军二下江南作战,东北联军第6纵队在炮火支援下,对德惠守敌发起进攻。德惠战斗是东北战场上次大规模步炮协同作战。德惠之战打了3天,以东北民因为你问题没写完,就把的战略战术思想内容找给你,供作参考。主联军未能攻破结束。虽然,德惠之战东北联军没有取得胜利,但是战后总结了丰富的步炮协同作战经验。在此后的战斗中,东北联军战斗一次,总结一次,使每名指战员掌握步炮协同作战方法。,在力量上形成整体威力参考文献:。第二,在形式上进行广泛的整体动员。第三,各种斗争形式上相互协调、整体配合。
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全民皆兵
应该是C、D。
充分准备原则是什么?
对问题的系统的理性认识。主要包括对产生、发展、消亡过程的揭示,对目的、性质和态度的阐述,对与、经济、军事、科学技术、自然条件等因素相互关系的论述,以及战略、战役、战术的理论原则等。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它来源于实践,受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和军事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平时期,人们可以根据战略格局的变化和科学技术提供的材料,在过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科学预测、军事演习和作战模拟等方法,研究提出新的理论。理论具有历史继承性和鲜明的阶级性,它的先进与落后,对每一次的进程和结局,都有重大影响。人类经历了连绵不断的,产生了丰富的理论。在,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早的理论名著《孙子》,从战略高度论述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规律和指导原则。随后,又有《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司马法》、《六韬》、《黄石公三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等数以千计的兵书相继问世,表明了古论的丰富。在欧洲,从记述古代指导实践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的本质已有较系统的认识,一些史书、回忆录中也反映了这种对的理性认识。(3)歼灭战是我军的基本作战原则“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这是为我军在解放时期制定的十大军事原则之一。它不仅适用于过去的战斗,而且更适用于现代的合同战斗。这是由于现代合同战斗的节奏加快,诸军兵种的准备工作复杂,可供利用的时间又很有限,因此,要求部队在平时经常保持适度的战斗准备。在受领战斗任务后,能以快的速度于限定时间内做好一切战斗准备,以便不失时机地投入战斗。
[摘要]1946年5月至1947年5月,东北联军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这一过程中东北联军经历了其塔木、“三下临江、四保江南”等战役。本文从史料和具体战例分析入手对转变原因进行了论述,详细阐明了组织、根据地建设、战略战术三个方面的具体做法。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