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骨鱼养殖常见病害有哪些 黄骨鱼的常见病
油渣养鱼黄骨鱼可以喂吗?
黄颡鱼属温水性鱼类,生长于水体底层,生存温度6至38℃,最适宜生长温度25至28℃,pH值范围6.0至9.0,耐低氧能力比常规鱼类略。因此,养殖黄颡鱼的池塘应符合以下条件。太肥了,会把黄骨鱼弄没了。
黄骨鱼养殖常见病害有哪些 黄骨鱼的常见病
黄骨鱼养殖常见病害有哪些 黄骨鱼的常见病
黄骨鱼养殖常见病害有哪些 黄骨鱼的常见病
黄骨鱼对水质要求很高,喜欢生活在流水不是很湍急的静水里,因此,养殖必须要有源源不断循环流动水,如果选择在池塘养殖的话,水深深度是要超过1.5米深。在养殖的过程中,每周都要给池塘加水一次,每次加水30厘米深。
黄骨鱼,正式名称:黄颡鱼。是是鲿科黄颡鱼属一种常见的淡水油渣,不能喂黄骨鱼。鱼。
黄颡鱼品种独特,对生长环境和养殖管理要求相对较高,养殖时必须把握好以下六大措施。
池塘宜深,水质良好
水深适宜:水体要有一定深度,必须达到2米以上,如果水深不足,光照过于强烈,不适合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的生活习性。
水源充足:池塘必须有稳定、充足、无污染的自然水源,要求一年四季都有优质水源供应。
能排能灌:要求池塘有完备的进、排水系统,排灌自如,建有安全可靠的进、排水口,配套建设网具等拦鱼设施。
底质良好:要求池底平坦,方便鱼类捕捞,池塘底质以沙质土,底部淤泥控制在10厘米左右。池底必须做到保水及保肥性好,易于培肥。
清塘宜严,施足基肥
黄颡鱼是无鳞鱼,对环境要求严格,对许多物敏感,必须保持养殖环境优良,水质良好,减少病害。
严格清塘:无论是新、旧池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清塘消毒。老池塘应清除过多淤泥,保留底泥10厘米左右,新池塘要求池底平坦,底泥平整。选择晴好天气,采取干法清塘消毒,每亩使用生石灰150千克,均匀撒入池底后,用锄耙匀,使池底泥土与生石灰充分混合,以便杀灭池中病原体、寄生虫等。
适时注水:清塘消毒7至10天后,池底经过充分曝晒,杀灭各种病原体后,注入优质养殖用水,进水口必须设置相应目数的筛绢进行水体过滤,防止野杂鱼、敌害生物及虫卵进入池内。初次注水80厘米左右,放入小鱼虾进行试水,确保安全后,可将池水加至2米以上,准备放养黄颡鱼种。
施足基肥:鱼种放养前,根据池塘水体情况,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按每亩150至200千克用量施用发酵腐熟过的有机粪肥,全池均匀泼洒,以培育水体浮游生物。
黄颡鱼属小型鱼类,生长速度较一般鱼类慢,因此要注意科学放养。
提早放养:适当延长养殖周期,提高养殖产量。黄颡鱼放养一般在每年4月下旬,但各地气温不同,只有气温条件允许,水温稳定在10℃左右,才可放养,以人为延长生长时间。
鱼种优质:市场上黄颡鱼品种较多,如瓦氏黄颡鱼、江黄颡鱼、岔尾黄颡鱼等,还有近年繁育的全雄黄颡鱼。无论何种品种,放养时必须要求出自正规的黄颡鱼良种繁殖场,尽量选择人工繁育的优良鱼种,既可保证品种的纯度和生长速度,也可提高成活率。
规格宜大:鱼种规格大,体质相对较好,生长相对较快,因此市场上大规格黄颡鱼种颇受欢迎。一般要求个体规格在10至15厘米,体重15至35克为宜,尽量放养30克/尾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四是密度合理。鱼种的放养密度,必须根据养殖条件、养殖方式、饵料供应、鱼种规格和管理水平等情况灵活掌握,力求适当,放养过少则鱼池利用率不高,效益不明显;放养过多则生长缓慢,病害多发。若主养黄颡鱼,一般每亩可放养15至35克/尾的鱼种0至5000尾,规格较大时可适当稀放,同时可搭配鲢、鳙鱼种200尾左右,调节水质。如果采用混养模式,可以将黄颡鱼套养在其它养殖池内,每亩可套养30克/尾以上的黄颡鱼100至150尾。鱼种入池前使用5%食盐水溶液浸体消毒10至15分钟,防止将病原体等有害生物带入池塘。
投喂宜精,讲究科学
黄颡鱼为杂食性鱼类,常处水体下层,喜在夜间觅食。投喂时必须注意以下要点。
饵料精细:黄颡鱼对饵料中的蛋白质和饵料质量要求较高。投喂全价配合饲料,要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5%至45%,粗脂肪5%至8%。人工配合饲料可参用以下配方:鱼粉30%至40%,豆饼20%至30%,菜饼10%至35%,次粉15%至18%,米糠10%至15%,诱食促长添加剂2%至5%。配合饲料应采用正规饲料厂家生产的专用配合饲料,以确保营养成分和饲料质量。
驯化训练:天然野生黄颡鱼,喜昼伏夜出摄食,故必须经过驯食训练,使其适应白天摄食,一般需要驯食1周左右。驯化时配以固定的投饵信号如敲击饲料桶,进行定点、定时投饲训练,先用鱼饵沿池边泼撒吸引鱼种,连续2天左右待鱼种陆续游来摄食,再慢慢添加人工饲料拌入饵料中,定点投到水池固定地点,使黄颡鱼养成定点、定时摄食习惯。
合理投喂:黄颡鱼因个体小,摄食慢,投喂时应注意“尽早开食、少喂多餐”,根据天气、水温、水质等情况科学投料,使黄颡鱼尽早采食生长。4月前后,可每日投喂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至3%;5至9月,每天投喂3至4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至5%;10月后,随天气转凉,鱼体增重,每天可投喂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至2%。
病害宜防,防治结合
黄颡鱼抗病力较强,如能按要求控制水质,做好常规消毒和预防工作,一般很少发生病害。
以防为主:黄颡鱼属无鳞鱼,对常用物耐受能力不及其它鱼类,因此在病害防治中要以“以防为主”。在投放、运输、养殖过程中避免损伤鱼体,严防初春、秋冬低温季节感染水霉病。
定期消毒:每半月可用生石灰调节改善水质,还可使用氯制剂进行水体消毒。定期投喂饵预防疫病,每月使用土霉素、大黄、板蓝根等中拌料投喂预防。高温生长旺季,可适量添加抗生素类物,以防细菌性疾病。
有病早治:黄颡鱼常见病害有水霉病、细菌性烂鳃病、水肿病、肠炎病、小瓜虫病等。一旦发生疾病,要及时诊治,尽早尽快对症用。治疗时尽量使用高效、低毒的绿色渔,严禁使用、等敏感物。
管理宜紧,综合防控
水质调节:黄颡鱼喜欢清新的水体环境,需要时刻保持水质清新,水体透明度要求达到35厘米以上。因此,必须定期换水。5至6月,每月换水一次,每次注入新水30厘米左右;7至9月,每半月换水一次,每次注入新水15厘米左右,全年保持水深在2米左右。
适时增氧:养殖池塘要求配备增氧机等设备,根据天气、水质情况科学开机增氧,晴天坚持凌晨和午后开机1小时,阴雨、闷热天气要提前增氧,增加开机次数和时间,使水体溶氧浓度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
强化管理:坚持日夜巡塘,观察鱼群采食、活动及生长情况,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尽量减少行人、兽类等进入养殖区惊扰鱼群,以免发生应激反应。
黄骨鱼鱼苗养殖法
水质良好:水质要求符合养殖用水标准,黄颡鱼喜欢清澈洁净水质,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35厘米以上,水体有活水常年流动。池塘面积适宜,配备增氧机、抽水机、投饵机、养殖渔船等机械设备。1、清塘消毒
鱼苗投放前的一周应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清塘时使用漂或生石灰化水全塘泼洒,并保持池塘水深平均十公分左右,用量视效而定:以杀灭杂鱼、水质澄清为准。漂的优点和生石灰不多,都是杀灭敌害生物的同时还可以澄清水质。
生石灰具有调节水质的作用——改变pH值、其所含钙离子可以给水体藻类提供矿物质养分而起到肥水作用等,但生石灰用起来费时费力,且碱性塘口不宜使用,所以在生产中还应该谨慎选择。
2、调水肥水
水花的开口饵料首先是轮虫,尔后是枝角类、桡足类,而浮游动物的饵料是浮游植物,所以在鱼苗下塘前三天要做好肥水工作以培育浮游动植物。肥水原料可以说五花八门,比如油菜饼、猪粪鸡粪、调水产品。
四月末五月当初水温达到18℃后就可以投放水花苗。天气和时间上应选择无风无浪的晴天晚上,这个时黄颡鱼相比常规鱼类,耐低氧能力较,且个体纤小,容易受惊,对养殖管理要求较高。候天气、水温比较平和。
投放前三四个小时要先泼洒抗应激的物,提高鱼苗的适应力,考虑到鱼苗投放后又在四周聚集的特点,抗应激的物也应该由四周向中间由浓变淡。特别应该注意投苗前后开启增氧机。
4、训食
鱼苗投放七天后就可以用粉料训食了,鱼有趋光性,所以应在塘边装一个灯泡诱鱼,水面上用密封的水管做成一个浮着的圈子,防止饲料飘散引起饲料浪费和鱼苗不集群。
训第三养殖密度适中食要坚持定时定点定质的三定原则,定量则不需要,因为水花到夏花期间长速比较快,应以吃到八分饱为宜,适时调节投喂量以及更换饲料粒径。
黄骨鱼怎么养?
3、鱼苗投放养殖黄骨鱼做好以下几点就能成功:
放养宜早,品种优良就是保证好水质
第二把好消毒关。
放养鱼种前要用生石灰清塘消毒。饲养期间,每隔半个月用石灰水和强氯精等物轮换全池泼撒一遍。
黄骨鱼喜欢聚群抢食,如果养殖密度过高,会影响生长较弱的鱼正常进食。如果养殖密度过低,池塘的利用率低,影响到经济效益。因此,每亩池塘一般放养规格为2-3cm的1800~2300尾,规格为4-5cm的1200-1500尾
第四投喂以高蛋白的动物性饲料为主
黄骨鱼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要求较高,通常要求蛋白质含量在38-40%。所以投喂饲料以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小杂鱼、小虾、蚯蚓等纯动物性饲料为主,黄骨鱼鱼苗养殖法如下:以人工配合饲料(鱼粉、菜饼、豆饼、米皮糠)为辅。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