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植物采样规范 浮游植物采集与监测原理实验报告
水样采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在线等,速度求解~~
水样的采集与制备
浮游植物采样规范 浮游植物采集与监测原理实验报告
浮游植物采样规范 浮游植物采集与监测原理实验报告
水样比较均匀,在不同深度分别取样即可,粘稠或含有固体的悬浮液或非均匀液体,应充分搅匀,以保证所取样品具有代表性。
采集水管中或有泵水井中的水样时,取样前需将水龙头或泵打开,先放10~15min的水再取。采取池、江、河中的水样,因视其宽度和深度采用不同的方法采集,对于宽度窄、水浅的水域,可用单点布设法,采表层水分析即可。对宽度大,水深的水域,可用断面布设法,采表层水、中层水和底层水供分析用。但对静止的水域,应采不同深度的水样进行分析。采样的方法是将干净的空瓶盖上塞子,塞子上系一根绳,瓶底系一铁砣或石头,沉入离水面一定深处,然后拉绳拔塞让水灌满瓶后取出。
确定采样类型,采样方法和采样容器,
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采样
底栖动物的采集工具种类很多,目前国内在采集方法和采集用具上,还没有统一规范,但基本的方法用具是一样的。
采集定性定量过程中需要下列器具及品:
水体地形图 深水温度计 彼得生采泥器 一般温度计
带网夹尼器 扭力天平 三角拖网 托盘天平
脸盆 解剖镜 水桶 显微镜
标签 培养皿 铅笔 指管瓶30~50ml
记录本 试剂瓶1000ml 毛巾 广口瓶ml
纱布 量筒 胶布 抄网
解剖针 分样筛40目 放大镜 酸度计
塑料带 甲醛 解剖盘 酒精
小镊子 吸管 绳索 毛笔
盘称 滤纸
采集工具:盒式采泥器及蚌斗式采泥器(即改良彼得生采泥器)。其原理是利用采集工具本身具有的重量,沉入水底,取出一定面积的底泥,从而推算某一水体中底栖生物的数量。此外还带网夹泥器。
采样点的选择:采样的代表性要强,因此应选择那些水域特性的地区和地带,如水库、江河流域内的库湾部分,水库的近坝区,消落区,沉入水下的旧河床地段等。采样点要反映整个水体的基本状况,因此在选点之前,要根据水体的详细地形图,对其形态及环境进行了解,从而根据不同环境特点(如水深、底质、水生植物等等)设置断面和采样点。断面上设置的点是直线的,每隔一定距离设一采样点。断面上采样点的多寡使环境而酌情增减,通常设断面必须考虑几个因素:如底质、水深、水生高等植物的组成、如水口、出水口、湖湾,以及受污染地区等。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多少,是具体情况而定。每一段面积断面上的每一采样点的位置都需标在地图上,采集时可按图上编号顺序进行。
样品的采集:采样时间视调查任务而定。鉴于底栖动物生长、繁殖的速度比浮游动物较慢,所以,一般每季度采样一次,限度应在春季和夏末秋初各采样一次。如水库,需在水库蓄水时和小蓄水时进行。
采样时,应事先记录当时的天气、气温、水温(表层、底层)、透明度、水深,然后进行采样,在记录底质及水生植物情况。
采样时每个采样点上的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各采2次样品。带网夹泥器采得样品后,连网在水中剧烈洗涤摇荡,洗去污泥,网口要保持禁闭,然后提到船上打开,拣出全部螺、蚌、蚬,放入广口瓶中,并贴上标签(写明地点、编号、日期),然后带回室内处理。蚌斗式采泥器采得的泥样,先倒入40目/寸的铜丝分样筛中,然后将筛底放在水中轻轻摇荡,洗去样品中的污泥(若样品量大可分几次洗涤),后将筛中的渣滓倒入所料袋中,并放入标签,将袋口缚紧带回实验室分检。这一过程也可将采的泥样倾入脸盆中,到岸边筛选,以免采样时间过长。
定量样品采完后,分别在各采样点上采一定数量泥样作定性标本用,还可在沿岸带和亚沿岸带的不同生境中,用抄网捞取一些定性样品。来不及分检的样品,应放入冰箱内保存,以免虫体腐烂不利于分析。
样品的处理和保存:将上述采得的样品当场或带回室内进行分检。将塑料袋内的样品倒入分样筛内,在自来水中冲洗(或在岸边水中筛洗),直至污泥完全洗净,然后将渣滓倒入白色解剖盘内,加入清水,检出水蚯蚓和昆虫幼体,放入之广口瓶中固定保存。直至检完为止。对于水蚯蚓,可利用其对温度的敏感性,在装有样品的解剖盘上,放一纱布,覆盖样品,然后倒入40℃左右的热水,水蚯蚓及钻到纱布上面来,这样就一网打尽,效果较好。
标本需用小镊子、解剖针或习惯检选,柔软较小的动物也可用毛笔分检。此时,要避免损伤虫体。
每一塑料袋的样品检完后,需将袋内的标签放进指管瓶内,并在每瓶外面贴上一个同样的标签。
检选出的底栖动物分别固定分装在样瓶中,水蚯蚓应先麻醉,使其舒展再固定,一般把水蚯蚓放在培养皿中,加少量水,然后每隔10分钟滴加95%酒精,直至虫体全部伸直。然后用4~10%甲醛液固定,或固定1~2日后,移入70%酒精中封存。
软体动物的螺蚌可保存于70~80%的酒精中,4~5天再换一次酒精即可。也可用甲醛液固定,但务必加入少量苏打或硼砂中和酸性甲醛,不然,软体动物的钙质壳,会被酸性甲醛腐蚀。此外,软体动物亦可群诶葬后,将壳干燥保存。
昆虫及甲壳动物,可放入养萍中用75%酒精固定。昆虫成虫亦可制成干标本保存。
定性定量:对采得的标本,必须进行正确的鉴定,分门别类,尽可能鉴定到种,然后分别计数和称重,底栖动物的生物量测定一般采用称重法和排水体积法。称重法较常用,称重前,先把样品放在吸水纸上,轻轻翻滚,以吸去体外附着水分,然后称其重量。大型种类应吸至吸水纸上没有潮斑为止,小型种类在滤纸上放约一分钟即可。大型双壳类称重前,应细心将贝壳分开,取出其内水分。软体动物可用托盘天平或盘秤称,蚯蚓和昆虫用扭力天平称,后重量都换算成克。一般情况下干重比湿重更能说明问题,所以,有条件的话,尽量测其干重。
鉴定计数,称重的数值需随时计入记录本中。注意勿将样品混淆,称重后把样品放回原来的样瓶中妥善保存。
后,把所得的数据换算成一平方米面积上的个数(密度)和重量(生物量g/m2)。可按下表记录采集、计数、称量、换算结果。这样,采样水体该采样点的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密度及生物量就一目了然了。
采集浮游动物的定性样品时,可否用<30um的浮游生物网进行拖网
采集浮游动物的定性样品时,可以使用小于30微米的浮游生物网进行拖网。不过,具体的网孔大小需要根据目标物种的大小来选择。例如,对于枝角类和挠足类等浮游动物,通常采用13号浮游生物网(网孔大小为0.112mm),在表层水中拖滤1-3min。
怎么样采集水中生物
(1)浮游生物浮游植物采样技术和设备类似于检测水中化学品时采集瞬间和定点样品的方法。在大多数湖泊调查中,使用容积为1~3L的瓶子或塑料桶,用相关采样装置采集。定量检测浮游植物,不宜使用网具采集。采集浮游动物需要大量样品(多达IOL)。采集时,除使用缆绳纵水样外,还可以用计量浮游生物的尼龙网,所使用网格的规格取决于检验的浮游动物种类。
(2)水生附着生物 对于定量采集,用标准显微镜载玻片(直径为25mmX 75mm)适宜。为适宜两种不同的水栖处境,载玻片要求两种形式的底座支架。在小而浅的河流中,或者湖泊沿岸地区,水质比较清澈,载玻片装在架子上或安置在固定于底部的柜架上。在大的河流或湖泊中部水质比较混浊,载玻片可固定在聚丙烯塑料制成的柜架上,该架子的上端连接聚泡沫块,使其能漂浮于水中。载玻片在水中暴露的时间不是固定的,应视附着情况而定。
(3)大型水生植物采样设备根据具体情况,随水的深度而变,在浅水中,可用园林耙具,对较深的水,可使用采泥器,目前在潜水探查中已开始使用配套的水下呼吸器(简称SCUBA)。
浮游植物采样站点的选择
您要问的是“浮游植物采样站点的选择有哪些”?水域类型,采样目的,参考标准。
1、水域类型,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受到水域类型的影响,如河流,湖泊,海洋。
2、采样目的,不同的采样目的需要不同的站点选择,想要了解水域中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就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站点。
3、参考标准,针对不同的应用需要,有些研究可能需要参考特定的监测规范或标准,从而选择合适的站点。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