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占地面积多少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所在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园占地面积约2000亩,设有22个专业学院,开设68个本科专业,拥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扩展资料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于南京江北新区,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江苏省、中华、、共建,是首批世界学科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占地面积多少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所在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占地面积多少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所在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占地面积多少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所在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哪个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江北新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位于南京江北新区,是“双”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A类建设高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介绍
1960年设立气象学院,隶属原(军委),1963年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江苏省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与地方共建高校。截至2021年4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园占地面积约2000亩,设有22个专业学院,开设75个本科专业。
拥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2000多人,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3万余名、硕博研究生近5000名、留学生1000余名。
截止2022年11月,学校主校区坐落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占地2000余亩;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位于天长市金牛湖新区,毗邻南京市六合区,无锡校区位于无锡市锡东新城,建有滨江学院和南信大无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无锡研究院、无锡校区国教院。
以上内容参考:
我就是南信大2011的新生,这学校我当初是误打误撞进来的,我本来想报一所工科院校,因为南信大偏理,说实话,我完全是冲着他的大气进来的,可,大气没上到(这里面一言难尽,也不方便说),而他的其他专业我都是根据他自己的宣传瞎填的,,我进了环境工程专业(据说是他的三大重点学科群之一),反正我跟你说,这学校水分是有的,但近几年发展挺快的,如果你比省控线多十到二十分,就别报他,又上不到大气,其他专业又一般,不划算。所以说,学校好不好,我也不太好评价,毕竟我还没经历过,只想给后来人填报志愿指明一条道路。打字挺烦的,楼主给分吧。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省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南京气象学院。学校的实力还是比较强的,有重点二级学科。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环境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几个专业都是特色专业,还是不错的
学校只能算一般,大气专业还是蛮强的,楼上乱讲,哪个告诉你除了气象别的专业都不行。只要自己大学好好学了,考研或者找工作还行的。
南信大 学校不错 重点大学!楼上有的人是 嫉妒
除了大气很好(当然要有人脉,毕业后才能留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他都不行
普通的大学,一本二本都有。 市场营销 是二本招生,也是南京信息工程的的专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园占地面积约2000亩,设有22个专业学院,开设68个本科专业,拥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1700多人,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万余名、硕博研究生近4000名、留学生1600余名。
扩展资料:
教学建设:
特色专业: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环境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大气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环境工程
教学团队:大气科学专业课主干程群教学团队(带头人:管兆勇)
实验教学中心: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实验教学中心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大气科学与气象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南京菲尼克斯电气有限公司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探测中心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财务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课程:天气学、数值天气预报
视频公开课:气象与生活、大气污染——人类面临的挑战、气象史话
参考资料来源:
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哪个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在浦口区,具体地址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该校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世界学科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双”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支持高校。学校始建于1960年,应新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隶属(军委),前身为 气象学院,1963年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先后实现了江苏省、、、的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坐落于南京江北新区,校园占地面积约两千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万余名、硕博研究生近4000名、留学生1600余名。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入选“双”建设学科,在一级学科评估中蝉联、获评A+等级,气象学为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4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8个本科专业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8个学科领域,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现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法政学院、主义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22个专业学院,设有龙山书院(大类培养)、雷丁学院(中英合作)、长望学院(拔尖培养)、应用技术学院、学院、藕舫学院(创新创业)、滨江学院(学院)等高水平办学机构。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700多人,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11人、长江特聘(讲座)3人、杰青项目获得者8人、特聘专家15人、领才3人、“973”和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1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科技部创新领才2人、其他“四青”人才20人,以及省部级人才工程、教学名师等600多人次。现拥有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长江创新团队、江苏双创团队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28个,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达88.74%,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达60.22%。
学校坚持科教融合理念,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建有实验教学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众创空间、集群计算机中心等27个实践教学平台,“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为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数值天气预报》《大气物理学》《环境科学概论》《气候变化与人类》等课程入选在线开放课程,拥有一批规划教材;建有气候与环境变化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制造业发展研究院、省重点智库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等3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创办有《大气科学学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阅江学刊》三份学术期刊。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30万余册,数据库总量40余种,中外电子图书206万种,电子期刊51万余册,年纸质中外期刊1056种,是国内大气科学类文献齐全的高校图书馆。
学校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的优良校风,恪守“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校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培养拔尖精英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化人才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获得全国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入选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校。学生获得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特等奖“高教社杯”、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挑战杯”竞赛全国特等奖、英语竞赛特等奖,在大学生电子设计、机器人、智能车等全国竞赛中均获得一等奖以上佳绩,连续三年获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算法竞赛冠军,大学生男排获得全国联赛总冠军。学生参与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率达40%,本科生高质量就业率达98.25%、升学率达33.23%。建校以来,已培养各类毕业生16万余人,校友中涌现出一批两院院士、部委、央企高管、战略专家、组织官员等杰出人才,众多校友成为乃至世界气象行业的业务骨干和科研精英,学校被誉为“气象人才的摇篮”。 ;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