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结果讨论与分析(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结果及讨论)

关于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结果讨论与分析,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结果及讨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乐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结果讨论与分析(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结果及讨论)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结果讨论与分析(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结果及讨论)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结果讨论与分析(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结果及讨论)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结果讨论与分析(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结果及讨论)


1、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进一步了解材料力学性质。

2、实验原理杨氏模量是用于描述固体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材料刚度的物理量。

3、在拉伸过程中,材料的长度会发生变化,杨氏模量可以表征这种变化和应力之间的关系。

4、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可以通过加上一定的负载,测量增加的长度和负载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得出。

5、实验步骤1. 准备金属丝及测量仪器;2. 确定测量点,用卡尺测量待测丝的直径,并取其平均值;3. 固定一端的金属丝,挂上一定的负载,记录此时的拉伸长度;4. 持续增加负载,每增加一定量的负载,记录拉伸长度;5. 当拉伸长度超过丝的断裂长度时,停止实验。

6、实验数据一根待测金属丝的直径为0.5mm,取三个测点,其直径分别为0.48mm、0.51mm和0.49mm,平均值为0.49mm。

7、通过实验,得到以下数据:负载(N)拉伸长度(mm)105.00.1105.50.2106.20.3106.90.4107.50.5108.10.6108.70.7109.40.8110.00.10.61.0111.2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负载和拉伸长度的变化关系,可以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金属丝的杨氏模量,计算公式如下:杨氏模量 E = 斜率 / πr2其中,斜率为0.145N/mm,r为金属丝直径的一半,为0.245mm。

8、因此,杨氏模量 E = 0.145 / (π x 0.2452) ≈ 5.9 x 101? Pa。

9、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负载条件下金属丝的拉伸长度,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了金属丝的杨氏模量,结果为 5.9 x 101? Pa。

10、这个结果比较符合金属材料的实际情况,并且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材料力学性质的研究。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