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的雅称是什么_七十岁的雅称是什么

五十岁雅称是什么?

五十岁的雅称有: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艾、知天命之年、知命之年。

十岁的雅称是什么_七十岁的雅称是什么十岁的雅称是什么_七十岁的雅称是什么


十岁的雅称是什么_七十岁的雅称是什么


十岁的雅称是什么_七十岁的雅称是什么


出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论语》;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五十岁”的雅称是:知命之年

【年龄的雅称】:

一、幼儿:

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chèn]: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九龄:9岁。

指数之年: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二、少年: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jī]:指女子15岁。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青年:

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而立之年):30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四、中年:

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艾: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六九年:即54岁。

五、老年: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中寿:指80岁以上。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上寿:90岁为上寿。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双稀、双庆:140岁。古稀指70岁,因此双稀是70岁的两倍140岁。

五十五古称?

年逾半百。在古时候是指五十岁的人的年龄代称,半百就是一百的一半,等于50。

根据“五十——年逾半百”写年龄称谓!! —— 不满周岁:襁褓 . 三十岁:而立之年 四十岁:不惑之年 六十岁:耳顺之年


表示多少岁,弱冠之年不惑制年年近花甲耄之年而立之年年过半百年 —— 20弱冠,40不惑,60花甲,30而立,五十就是半百,知天命 耄耋(mào dié): 八九十岁。

五十岁至六十岁古称天命之年

55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10-12岁的女孩别称?

一、古代女子10岁,别称“幼学”。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孔子(春秋)——《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5、古代女子12岁,别称“金钗之年”。

金钗之年:女孩到了十二岁要带钗,金钗是作为代称和别称。

梁武帝.萧衍(南北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释义:莫愁头上光彩熠熠,金钗排成十二行。脚下轻踏丝绣鞋,五彩斑斓描出花纹状。

一、文言文中对美女的别称

1、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女。

2、婵娟:色态美好的意思。后用来指美人。

3、千金:旧称别人的女儿,含有尊贵之意。

4、娇娃:也作娇娘。指美丽的少女。

5、花魁:百花的魁首。旧时指有名的。

6、丽人:光彩焕发,美丽。指美貌的女子。

7、佳人:(见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指美女。

8、女公子:旧时对别人女儿的尊称,现用来称谓外国人士的女儿。

9、玉人:用以称谓美丽的女子。

10、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

11、交际花:指在社交场合中活跃而有名的女子。有贬义。

12、花瓶:插花用的瓶子。借喻作为一种摆设的美貌女子。

13、玉女:指仙女。亦指美人。也用作对他人之女的敬称。

14、尤物:奇异的。指美貌的女子。亦指优异的人或物品。

15、青娥:指女子的黛眉。亦指青年女子。

16、内人:从前丈夫称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于旧观念,认为男子主外,女子主内。

17、发妻:古时婚喜之日,男女都要结发为髻,男子从此把头发挽在头顶上,为表示是原配,称妻子为“发妻”

18、天使:原为犹太教、传达上帝旨意的使者,其形象多为带翅膀的孩子和少女。因此比喻善良贞洁可爱的人。多用于女子。

19、安琪儿:英文angel的音译。意为天使。

20、软玉温香:软:柔和;温:温和。玉、香:女子的代称。后泛指温柔的年青女性。

21、糟糠之妻:时曾共食糟糠度日的妻子。后为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22、小家碧玉:碧玉:旧时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

23、二八佳人:二八:指16岁。指年轻美貌的女子。

24、半老徐娘:用以形容中年妇女保留青年时的神态。

25、巾帼英雄: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引申为妇女的代称。

10-12岁的女孩别称?

一、古代女子10岁,别称“幼学”。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孔子(春秋)——《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5、古代女子12岁,别称“金钗之年”。

金钗之年:女孩到了十二岁要带钗,金钗是作为代称和别称。

梁武帝.萧衍(南北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释义:莫愁头上光彩熠熠,金钗排成十二行。脚下轻踏丝绣鞋,五彩斑斓描出花纹状。

一、文言文中对美女的别称

1、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女。

2、婵娟:色态美好的意思。后用来指美人。

3、千金:旧称别人的女儿,含有尊贵之意。

4、娇娃:也作娇娘。指美丽的少女。

5、花魁:百花的魁首。旧时指有名的。

6、丽人:光彩焕发,美丽。指美貌的女子。

7、佳人:(见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指美女。

8、女公子:旧时对别人女儿的尊称,现用来称谓外国人士的女儿。

9、玉人:用以称谓美丽的女子。

10、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

11、交际花:指在社交场合中活跃而有名的女子。有贬义。

12、花瓶:插花用的瓶子。借喻作为一种摆设的美貌女子。

13、玉女:指仙女。亦指美人。也用作对他人之女的敬称。

14、尤物:奇异的。指美貌的女子。亦指优异的人或物品。

15、青娥:指女子的黛眉。亦指青年女子。

16、内人:从前丈夫称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于旧观念,认为男子主外,女子主内。

17、发妻:古时婚喜之日,男女都要结发为髻,男子从此把头发挽在头顶上,为表示是原配,称妻子为“发妻”

18、天使:原为犹太教、传达上帝旨意的使者,其形象多为带翅膀的孩子和少女。因此比喻善良贞洁可爱的人。多用于女子。

19、安琪儿:英文angel的音译。意为天使。

20、软玉温香:软:柔和;温:温和。玉、香:女子的代称。后泛指温柔的年青女性。

21、糟糠之妻:时曾共食糟糠度日的妻子。后为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22、小家碧玉:碧玉:旧时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

23、二八佳人:二八:指16岁。指年轻美貌的女子。

24、半老徐娘:用以形容中年妇女保留青年时的神态。

25、巾帼英雄: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引申为妇女的代称。

五十岁雅称是什么?

五十岁的雅称有: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艾、知天命之年、知命之年。

出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论语》;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五十岁”的雅称是:知命之年

【年龄的雅称】:

一、幼儿:

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chèn]: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九龄:9岁。

指数之年: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二、少年: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jī]:指女子15岁。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青年:

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而立之年):30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四、中年:

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艾: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六九年:即54岁。

五、老年: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中寿:指80岁以上。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上寿:90岁为上寿。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双稀、双庆:140岁。古稀指70岁,因此双稀是70岁的两倍140岁。

九岁古代什么称呼?

古代对九岁的儿童称呼有“垂髫”“黄口”等。

1、垂髫

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晋陶潜《桃花源记》中写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总角

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故称总角。

3、黄口

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

九岁的儿童称“垂髫(tiao,二声)”,因为古人一般是不剪头发的,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而古代儿童的头发短,不能束发,只能垂下去,所以有“垂髫”之称。

也可以理解头发已经长到可以扎起来的长度,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能举行加冠礼,便将头发分左右两半扎起发髻,扎成两个如同羊角的结,故称为“总角”。

垂髫:(音chuí tiáo)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黄口:泛指十岁以下的孩童。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