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51语言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51语言版)

c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重点

1、单片机内部资源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51语言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51语言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51语言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51语言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51语言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51语言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51语言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51语言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51语言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51语言版)


STC89C52:8KFLASH、512字节RAM、32个IO口、3个定时器、1个UART、8个中断源

(1)Flash(硬盘)——程序存储空间 —— 擦写10万次,断电数据不丢失,读写速度慢

(2)RAM(内存)——数据存储空间 —— 断电数据丢失,读写速度快,无限次使用

(3)SFR —— 特殊功能寄存器

2、单片机小系统

51单片机的内部组成及应用原理解析

小系统:少组件组成单片机可以工作的系统。

三要素:

(1)、 电源电路:5V

(2)、 晶振电路:11.0592MHZ、两个30PF

(3)、 复位电路:

P0:开漏输出,必须加上拉电阻

准双向口:

强推挽输出:电流驱动能力强

高阻态

上下拉电阻:上拉电路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拉到高电平,同时限流作用。下拉电阻就是下拉到低电平。

上下拉电阻选取:从降低功耗方面考虑应该足够大,因为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驱动能力来看,小电阻

3、硬件基础知识

(1)、电磁干扰(EMI)——静电放电(ESD)、快速瞬间脉冲群(EFT)、浪涌(Surge)

(2)、去耦电容的使用

低频滤波电容,平常应用多的事钽电容,电解电容,陶瓷电容,起到去除电源低频纹波,稳定电源的作用。

高频滤波电容,电容附近,通常用104电容来进行去除高频干扰。

(3)、三极管(PNP,NPN) b,c,e --- 电压驱动

控制应用

驱动应用

4、LED发光二极管——电流驱动

51单片机的内部组成及应用原理解析

通常红色贴片LED, 靠电流驱动,电压1.8V~2.2V,电流1~20mA,在1~5mA亮度有所变化,5mA以上亮度基本不变。

VCC 电压是 5V,发光二极管自

身压降大概是 2V,那么在右边 R34 这个电阻上承受的电压就是 3V。

R = U/I —— 1~20mA —— R:150~3K

5、C语言基础

(1)、基本运算符

+ - / % ++ -- = == != += -= 《《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课程学些什么啊?里面的重点是什么啊?学这个有用吗?有点迷茫求高人指点!

1 学单片机的,程序原理什么的

2 重点。。。太多了不一一列举 写出来的都重要

3 有用啊

4 别迷茫,加油

额~~~我两个都刚开始学~还没体会!

51单片机教材有什么好的吗?

单片机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这本《单片机原理》根据21世纪高等院校单片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对单片机技术开发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编写的。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全国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本书前两版持续畅销,累计印数3万余册。作者,历经10年,打造单片机系列(3本)教材,覆盖单片机领域课程绝大部分需求。提供配套电子课件、习题参和程序代码。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共分11章,第1章介绍单片机的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外部引脚;第3~4章介绍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51单片机使用注意事项

众所周知,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堆栈不能放在片外,所以要在51系列单片机上开发作系统的话就要少用它的片内RAM。

但是不用片内RAM是办不到的,因为作系统也要传递参数,也要使用堆栈。C51单片机的C函数传递参数是通过寄存器和存储器的,不能通过堆栈。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使得作系统代码少用片内RAM。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 第二版 课后习题 杨加国 谢维成编著

指导教师签字

学生签字

2009年3月15日

题目来源

指导教师□v 自选□ 其它□

题目类别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v 其它□

一、调研资料的准备

时钟模块主要是用于对时、分、秒、年、月、日和星期的计时。该模块采用的芯片为DS12C887 时钟芯片。此芯片集成度高,其外围的电路设计非常的简单,且其性能非常好,计时的准确性高。

DS12C887为双列直插式封装。其具体与单片机的连接如下所述:AD0~AD7双向地址/数据复用线与单片机的P0口相联,用于向单片机交换数据;AS 地址选通输入脚与单片机的 ALE 相联用于对地址锁存,实现地址数据的复用;CS 片选线与单片机的 P2.6 相联,用于选通时钟芯片;DS 数据选通读输入引脚与单片机的读选通引脚相联,用于实现对芯片数据的读控制;R/W 读/写输入与单片机的写选通引脚相联,用于实现对时钟芯片的写控制;MOT 直接接地,选用 INTEL 时序。IRQ引脚与 8051 的 INT1 相连,用于为时间的采集提供时间基准。

二、选题依据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一个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先导的,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中心的信息革命方兴未艾。为使我国尽快实现经济信息化,赶上发达水平,必须加速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而计算机技术怎样与实际应用更有效的结合并有效的发挥其作用是科学界热门的话题,也是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

三、选题目的

本次实验的完成证明了单片机的储存功能, 从另一个角度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功能的发展前景。当前,时髦的储存器比比皆是,我们的这个小小的设计也许在这些MP3,MD3面前算不了什么, 但是如果我们能在这个领域发展到芯片的程度,我们也许可以一代储存器的新潮流。

四、选题要求

五、进度安排

阶段 2008年12月---2009年2月 资料准备阶段

大量阅读与该课题有关的资料及相关的论文,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

第二阶段 2009年3月---2009年4月中旬 初稿写作

根据开题报告及指导教师对课题内容、完成形式的要求得到相应的资料及结果。及时听取导师的意见,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完成初稿接受检查。

第三阶段 2009年4月中旬

根据导师对初稿的评定结果进行改进,以利于论文的继续进行。

第四阶段 2009年4月下旬---2009年6月定稿

完成的写作并交导师评阅,根据导师提出的要求进行必要修改,进一步完善论文的攥写

六、完成所需条件

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仔细查阅书籍、期刊,进一步在互联网上搜索学习与选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并适当进行调研及相关实验等。

七、主要参考文献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余锡存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7.

《MCS-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蔡美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张友德、谢伟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

单片机原理接口与应用》,黄遵熹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5.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刘华东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8.

刘文涛.MCS-51单片机培训教程(C51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1系列单片机及C51程序设计》,王建校、杨建国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4.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朱月秀、濮阳槟、骆经备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3.

《新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潘永雄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孙俊逸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李全利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第二版,胡汉才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

夏继强. 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 :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1.

杨将新,李华军,刘东骏.单片机程序设计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谢维成,杨加国.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评委评语及其建议:

选题依据充分,意义、目的明确,调研资料准备丰富,进度安排合理;完成任务所需条件具备,可以进行论文的写作。

评委签字:

系(院、部)部盖章:

2009 年 3月10-16 日

单片机定时器原理及使用

首先在初始化程序中配置好工作模式,如计数方向,初始值,中断使能,预分频,自动载入等功能。在使用中使能定时器所在总线(arm核心),使能定时器中断或者无中断使能,配置中断向量,就可以在ISR中执行中断作了。

动画效仿定时器原理,生动有趣

跪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的

END

章6

80C51的串行口

1.答:四种工作方式,由SCON中的SM0、SM1进行定义:

方式0:同步移位寄存器的输入输出方式,主要用于扩展并行输入或输出口,波特率固定。

方式1:10位数据的异步通信口,波特率可变。

方式2:11位数据的异步通信口,波特率固定。

方式3:11位数据的异步通信口,波特率可变。

2.答:RS-232C接口、RS-422A接口、RS-485接口

3.答:距离与传输速率及传输线的电气特性有关。当传输线使用每0.3m(约1

ft)有50PF电容的非平衡屏蔽双绞线时,传输距离随传输速率的增加而减小。当波特率超过1000

bps

时,传输距离将迅速下降。

4.答:在波特率一定的情况下,带负载数的多少,与信号能传输的距离是直接相关的。在总线允许的范围内,带负载数越多,信号能传输的距离就越小;带负载数越少,信号能传输的距离就越远。故应减小通信距离或减少负载数量。

5.答:电路图如下:

ORG

0000H

MOV

SCON,#10H

LOOP:CLR

P1.7

NOP

NOP

NOP

SETB

P1.7

CLR

RI

JNB

RI,$

MOV

A,SUBF

SJMP

LOOP

END

6.答:电路图如下:

ORG

0000H

MOV

SCON,#00H

MOV

P1,#0FFH

LOOP:MOV

A,P1

MOV

SUBF,A

JNB

TI,$

CLR

TI

SJMP

LOOP

END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杨恢先版 汇编语言与C51的混合编程的题目 求大神给出完整过程

#include "reg52.h"

it P12=P1^2;

it P14=P1^4;

it ACC0=ACC^0;

it ACC7=ACC^7;

void main(){

P12=(P14&ACC0)|ACC7;

while(1);

} ORG 0

MAIN:

MOV C,P1.4

ANL C,ACC.0

ORL C,ACC.7

MOV P1.2,C

JMP $

END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