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硅藻养殖技术厂家 底栖硅藻和浮游硅藻的区别

刺参的养殖技术

三、人工管道

刺参养殖虽说有着较高的收益,但同时也是投资较大的项目,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人工养殖刺参可以采用放流增殖或围海建塘的方式进行。采用池塘养殖就要创造适合刺参生长的条件。刺参一般栖息在3米~15米的浅海中,喜欢生活在水流平静、海藻茂盛的岩礁海底或大叶藻丛生、较硬的泥沙海底。刺参属于狭盐性动物,不耐低盐,最适宜的盐度是28~38,因此池塘应建在海域宽阔、水质清澈、饵料丰富、远离河口及没有污染的海域,这种环境下刺参生长较快。

底栖硅藻养殖技术厂家 底栖硅藻和浮游硅藻的区别底栖硅藻养殖技术厂家 底栖硅藻和浮游硅藻的区别


底栖硅藻养殖技术厂家 底栖硅藻和浮游硅藻的区别


底栖硅藻养殖技术厂家 底栖硅藻和浮游硅藻的区别


一、亲鱼选择

大弹涂鱼苗种生产技术是什么?

四、饵料

亲鱼可以自然繁殖,也可以人工繁殖。繁殖期为5-9月,高峰期为5-6月。雌亲鱼体重应该在25g左右,二龄鱼产卵较多。雌性性腺发育较好的特点是腹部增大,大而钝;雄鱼要选择20g左右,比尖端长。

亲鱼可用天然或人工养殖的亲鱼,繁殖期为5~9月,盛期为5~6月。雌性亲鱼选择体重在25克左右为宜,二龄鱼个体大卵量多。雌鱼性腺发育较好的特征为腹部较膨大,泄殖乳突大而圆钝;雄鱼应选择20克左右,泄殖乳突较尖长。

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可直接用于催产,或者放入产卵池自然产卵(产卵管道内)。性腺成熟度为3~4期的亲鱼,放在暂养池暂养,投喂收集自天然海滩的底栖硅藻。池水深20~30厘米,每天换水50%池内设饵料台。

二、人工催产

催产激素用绒毛膜(HCG)和黄体生成素类似物(LHRH—A),单一或混合使用,胸鳍基部注射或背鳍基部注射。雌鱼注射二次,间隔16或24小时;雄鱼注射一次,每克体重注射量为雌鱼的一半。

在水温22~24℃,盐度25~27‰的条件下,注射第二针后24小时,达到成熟。高剂量的HCG和混合激素(HCG+LHRH—A)的催产效果。 雄鱼只注射一次,与雌鱼第二针注射同步。催产后新鱼要雌雄分养,每天充气、换水。水温19~21℃,效应时间为39~58小时,水温26~29℃,效应时间为14~16小时。雌鱼注射12小时后定时检查发育情况,如发现成熟卵流出,即取雄鱼精巢,进行半干人工授精。

人工管道用陶瓷烧制,形状为圆筒形,直径以10~20厘米为宜,管道上下二片可以拆合。将人工管道放入产卵池,水深20~25厘米。性腺成熟度好的亲鱼配对入池,每个管道放雌雄一对亲鱼。每天投喂附有底栖硅藻的淤泥,饵料置于饵料台上。

大弹涂鱼在管道产卵时间为午夜至凌晨,每天上午检查一次,每次抽查2~3个管道,如发现有产卵,则全部检查,将已附卵的管道移入孵化池孵化。产卵多的管产可获约1万粒卵。 人工产卵管道能够诱导亲鱼配对和自然产卵,但产卵不集中。因此要采用多个小型育苗池。试验表明提高产卵池水温可促进性腺成熟,是一项获得集中产卵的有效措施。

四、孵化

把附有卵的网片或产卵管道,直接悬挂在孵化水泥池中充气孵化,或放在网箱内充气孵化,均可达到较高的孵化率,平均孵化率在50~60%。孵化期间每天换水50%,或全天微流水。

最适孵化水温为26~28℃,孵化水温不宜超过30℃。在水温26.5~29.2℃,盐度25~27‰的条件下,经87小时左右仔鱼膜而出。

孵化第四天仔鱼大多已破膜而出,这时可将采卵网和管道出出,孵出仔鱼可直接留在孵化池中培育,也可移到育苗池培育。

五、仔稚刚孵化的仔鱼全长2.5毫米左右。育苗池放苗密度以每立方米放养5000尾。孵化第2天仔鱼开口,第5天仔鱼全长3.5~4毫米,卵黄囊消失,油球仅剩一个小圆点,腹缘有13个黑色素斑点,开始摄食。投饵应从孵化第3天开始。鱼培育

每天投喂轮虫二次,投喂前要计算池中轮虫残留量,然后添加轮虫。育苗池轮虫密度为5个/毫升左右。35日龄前后稚鱼开始,进入幼鱼期,鳞片逐渐长全,体侧和背部有8行黑色素横斑纹。这时应适量增加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从稚鱼后期至幼鱼前期,食性以动物饵料为主;第45日龄前后幼鱼全长约2厘米,转食硅藻,开始投喂滩涂采集底栖硅藻。此时可以出池养殖。

育苗期间,培育水采用砂滤海水,海水比重过高可用淡水调节,培育水比重以1.010~1.015为宜。充气量随生长逐渐加大。每天换水量为1/5~1/2。

观赏海参怎么养?

亲鱼可用天然或人工养殖的亲鱼,繁殖期为5~9月,盛期为5~6月。雌性亲鱼选择体重在25克左右为宜,二龄鱼个体大卵量多。雌鱼性腺发育较好的特征为腹部较膨大,泄殖乳突大而圆钝;雄鱼应选择20克左右,泄殖乳突较尖长。亲鱼选择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可直接用于催产,或者放入产卵池自然产卵(产卵管道内)。性腺成熟度为3~4期的亲鱼,放在暂养池暂养,投喂收集自天然海滩的底栖硅藻。池水深20~30厘米,每天换水50%池内设饵料台。

一、池塘条大部分潮间带池塘建在半封闭的内湾或中潮区以下,水质清新无污染,设进、排水闸门于池子处,池子大小为2-4亩,水深在 2-3米左右。有部分单位增加提水设备。件

二、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清池与除害,经过一年的养成,池子淤泥或其它杂藻腐烂,池底产生气味。因此进入2月上旬,应把池塘的水全部放掉,封闭好闸门,开始清淤与除害。具体做法是:用铁掀把淤泥杂藻铲起,再用竹筐搬出池外,然后用抽水泵冲刷干净。这样做不仅对清淤有利,还清除敌害生物,为刺参养殖、生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消毒:进人2月中旬后,池子进水30cm,用漂进行消毒,水体浓度为5-10ppm,将漂稀释好后搅拌均匀,全池泼洒,再进水浸泡一周。

3.石头规格:采用当地的石头,面多光滑、比较坚硬,重15-20kg左右为宜(石头必须消毒后再用)。

4.投石:二月底开始投放石头。具体做法是随闸门迎外海低潮线,垒成直行,底宽2m,上宽0.8m,高0.8m,行与行之间留有0.6m人行道,主要便于管理或清淤。在投放石头时要坚固,多创造穴空,为刺参养殖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6.肥水:进入3月上旬开始进水,水深30cm,进行施肥,主要施磷酸二氢氨、尿素、、碳酸氢氨等,每亩施肥2.6-5kg。3天后水深在0.8-1米左右再进行施肥一次,每亩施肥2-2.5kg。因为这阶段海水水温低,底栖硅藻繁殖较慢,因此必须加强施肥量和施肥次数,繁殖底栖硅藻,为刺参苗入池培养优质可口的基础饵料。

三、放苗养成

1.苗种运输:苗种主要来源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来年人工育苗,经过海上暂养,二是从自然海区采捕,因此采取干运法。具体做法是,先把大叶草浸泡洗干净,然后捕一层大叶草,再铺一层参苗,即一层大叶草、一层参苗,用大叶草封顶,再用棚布盖好,直接运输。

2.时间:3月底放苗,因该阶段池水中底栖硅藻繁殖已起来,有充足的饵料。池水水温、盐度、pH值调节得比较稳定,苗种运输气温也比较适宜,是放苗的季节。

4.放苗规格与密度:潮间带池塘海参养殖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一般规格在5cm,重12g,每平方米放苗40头;规格在8cm,重 18g,每平方米放苗35头;规格在10cm ,重21g,每平方米放苗30头;规格在15cm,重35g,每平方米放苗25头;规格在20cm,重 48g,每平方米放苗20头;规格在25cm,重60g,每平方米放苗15头为宜。

1. 前期:参苗入池--6月中旬以前,主要靠池水繁殖的底栖硅藻及有机碎屑等,附带投喂人工加工好的大叶草的碎片。7天投喂一次, 投喂量按海参体重的5%,促使参苗快速生长。

2. 中期:进入6月中旬--10月上旬,水温逐渐升高,也是刺参休眠期,应停止投喂人工加工的饵科。

3.后期:10月中旬以后是刺参生长最快的季节。水湿逐渐下降,底栖硅藻繁殖也较慢,应加强投喂人工加工的大叶草片。4-5天投喂一次,投喂量按刺参体重的10%,促使海参快速生长。

海参要怎么养殖

3.放苗方法,根据多年的实践证明,人工下水放苗为好。具体作法是,穿好潜水衣,将参苗放在网袋或水桶内,用手均匀播撒在垒石上,手的起点离水面只有10cm左右。这样做一是提高参苗的成活率;二是保持池水底栖硅藻继续有效地繁殖。

海参属棘皮动物,名列海味八珍之首,营养丰富。近几年,人们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养殖方式进行海参养殖都取得成功,现将其方式及要点作一简单介绍。 一、虾池养殖要点 1.利用现有虾池,投放石头、瓦片、旧轮胎等人工参礁,供海参栖息。 2.幼参投放密度为体长5cm左右(体重50g/头)每亩投苗3000头-5000头。 3.饵料以投放的参礁上附着的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为主,同时投喂鼠尾藻、海带、裙带等藻类,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 4.虾池的深度应保持1.5-2m,夏、冬季水位要纳至高位,以利海参顺利夏眠与越冬。 5.严禁向虾池中施用化学消毒物质、油污等以防参体自溶。另外注意池水的温度、盐度,纳水时密切注意虾池周围的水环境,保证池水的交换量10-15%/日。 二、海上筏式养殖要点 1.海区潮流畅通,无大的风浪侵袭,无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污染。 2.养殖时一般采用扇贝笼、鲍鱼笼。塑料桶,并且大都与鲍鱼混养,参苗体长为5cm左右,且密度为200-300头/平方米,吊挂水层5-8m,笼间距3m-4m。 3.饵料为鼠尾藻、海带或人工配合饵料,随着个体的长大渐疏密度,并随时检查网箱的破损程度。 4.在台风或风暴潮来临前要及时将笼下沉,以免造成损失。 5.海上筏养海参也可与藻类混养。 三、海底沉笼养殖要点 1.选择风平浪静、潮流通畅、无大量淡水注入的内湾海区,用粗钢筋制成网笼,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长方形,外罩网衣,内放石块(3kg/个-5kg/个)若干 2.放养密度为体长3-5cm苗种200-300头/平方米,饵料为人工配合饵料或海带。鼠尾藻等,根据情况可3天-5天投喂1次。 3.日常注意网衣的破损情况,并根据海参生长的快慢,及时疏散。 四、潮间带垒石养参要点 1.在潮间带依地势特点,利用钢筋、石块、水泥筑坝,坝内垒石养参。 2.坝高应依历年潮位确定,坝底留有进、排水孔,可自然纳水、排水。 3.放养密度为体长1-2cm参苗20000头/亩,5cm左右参苗8000头/亩8000头/亩。 4.饵料可以为人工配合饵料,也可为海带、底栖硅藻、鼠尾藻等。 5.注意多雨季节淡水的注入,应提前纳高水位。严禁化学消毒物质。油污的染污,以防参体自溶。定期清除海星等敌害生物。 五、室内工厂化鲍参混养要点 1.利用工厂化养鲍车间已有的设施混养海参。 2.混养密度为4cm鲍鱼100头/平方米,而海参为3cm-4cm6头/平方米-8头/平方米。 3.养殖期间,夏季利用深海水井降温,冬季可利用升温水,海参无夏眠现象,缩短了生长周期 4.鲍鱼混养海参,可提高鲍鱼的成活率,减少饵料的损失,降低生产费用。

海参原名叫沙沥,由于它浑身长满肉刺,样子颇像黄瓜,又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海黄瓜”。其营养价值极高。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名贵滋补品,被人们誉为海中人参,因此得名海参。据专家分析,海参主要是由大量的黏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组成,具有抗肿瘤、抗凝血、防衰老作用。

1、池塘条件

海参一般栖息在3m-15m的浅海中,喜欢生活在水流平静、海藻茂盛的岩礁海底或大叶藻丛生、较硬的泥沙海底。它不耐低盐,最适宜的盐度是28-38,因此池塘应建在海域宽阔、水质清澈、饵料丰富、远离河口及没有污染的海域,这种环境下海参生长较快。

海参喜欢附着在坚硬的附着物上,养殖海参就要特意给它创造这样的环境,通过在池塘底部投放石头、瓦片、水泥砖等进行人工造礁。由于石头的表面积比较大,生长基础饵料也比较多,可以给海参供食,因此用石头造礁的效果。

池塘建好后,放养参苗。苗种选择要讲究早、大、壮,即批产的卵比较健壮一些,所以要选择早苗;如果苗种比较充裕,要尽量选择大苗;在同批大苗当中,如果都很大,要选择壮苗。需要注意的是,放养密度要合理,过大的放养密度会引起病害。

2、苗种选择

选择规格为3cm-10cm、无伤病的苗种,每1/15公顷放养2000头-6000头,放养密度太大可能引发病害甚至出现长不大的情况,造成商品率太低。

海参的日常管理简单。一是换水,采用自由纳潮式养殖,要保证每天纳水两遍。换水量少容易出现病害。

海参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0℃-20℃的水温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是当温度超过28℃时,需要采取遮阳、换水等措施降温。平时的饲养管理则较为简单,海参主要是以浮游生物、底栖硅藻、有机碎屑为食,海水中的饵料生物基本能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在浮游生物少的季节里,可投喂适量的饲料。

海参的敌害较少,主要有日本鲟和鲈鱼等,一经3.清池与消毒:放养前,首先应做好曝晒池底,消除敌害等清池工作,然后进水浸泡鱼池,再结合使用漂消毒,每立方水体用1.5 克漂配液。发现就要及时捞出。

底播,还有大棚,还有下笼

海参的养殖有很多的讲究,海参养殖技术有哪些?

5.移藻:池塘的石块投放好后还应从别的海区移殖藻类,以便改善底质,增加刺参的天然饵料。可移殖的藻类主要有松节藻、马尾藻、鼠尾藻、大叶草、海带、裙带等。

注意池塘的选择,同时也要学习科学的管理,而且要注意饲养的方法,同时要选择海参的质量,同时要注意养殖海参的要求,等等。

需要先检查管道,然后要提前进行投喂,在投喂的时候也要计算虫子的残留量,还要对水源进行清洁,并且要确保投喂的过程没有任何的失误。

海参的养殖技术包括池塘建设、人工海参礁、人参苗放养和养殖。其中,建水池时以石头为,水池深度应在1.5米左右。由海参制成的人工鱼礁可以为它们提供更适合在野外繁衍生息的栖息地。在10-30平方米的面积种植约300-500头。喂食时,一般早晚各一次,确保食物浸泡15分钟后再放入。

技术要点一:对育苗海湾的选择,对海湾的选择应该选择那种水质澄清、潮流比较畅通的地方,确保海湾的饵料足够丰富,并且受到潮汐以及风浪的影响比较少,水深在五米以上。技术要点二:网箱规格的确定,一般来讲,网箱规格的选定在三米左右比较合适,并且网箱不要太深了,因为会影响作。技术要点三:进种参的时间,在购买种参的时间上,应该根据海水的温度来确定,一般的温度应该在十八都左右,这个时候比较适合海参的养殖时间,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在五月份下旬大六月底是最适合的时间。

弹涂鱼的人工池塘的养殖技术是什么样的呢?

2.苗种的来源:一是天然苗种。弹涂鱼繁殖季节一般为4~9月份,采捕鱼苗时间多在6~8月份。采苗者使用小型手网捞捕。二是由于弹涂鱼苗种资源丰富,可从购进。

1.养殖池的选择:要求池底平坦,并要高于低潮线,便于施肥及晒底促进培养底栖硅藻与繁育。每个养鱼池建设进、出水闸门各一座,池底需略向闸门倾斜,并在开造一条宽约2米的排水沟,连接闸门以利排水畅通。为制作孔道便于弹涂鱼栖息和繁...

1.养殖池的选择:要求池底平坦,并要高于低潮线,便于施肥及晒底促进培养底栖硅藻与繁育2.苗种的来源:弹涂鱼繁殖季节一般为4~9月份,采捕鱼苗时间多在6~8月份。采苗者使用小型手网捞捕、二是由于弹涂鱼苗种资源丰富,可从购进。3.清池与消毒:放养前,首先应做好曝晒池底,消除敌害等清池工作,然后进水浸泡鱼池,再结合使用漂消毒。

养殖池的选择:要求池底平坦,并要高于低潮线,便于施肥及晒底促进培养底栖硅藻与繁育。每个养鱼池建设进、出水闸门各一座,池底需略向闸门倾斜,并在开造一条宽约2米的排水沟,连接闸门以利排水畅通。为制作孔道便于弹涂鱼栖息和繁殖藻类,底质以软粘土为佳。鱼池外堤宜高些,有条件可添加一3、养殖管理道围网设施,以防止逃鱼及野生动物的侵害。鱼池面积:每个鱼池一般以7~8亩为宜。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