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闰年的定义是什么?

闰年的定义是什么

闰年的定义是什么

科普闰年的定义是什么?科普闰年的定义是什么?


科普闰年的定义是什么?


科普闰年的定义是什么?


闰年包括在公历(格里历)或夏历中有闰日的年份,和在农历中有闰月的年份。下面我为大家介绍闰年的定义,希望能帮到大家!

闰年的定义

而农历有闰月的年份称为闰年,农历采用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也就是农历19年有7个闰年。

闰年(Leap Year)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而设立的。补上时间的年份为闰年。闰年共有366天(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

凡阳历中有闰日(二月为二十九日)的年,或阴历中有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年份;闰余(岁余置闰。阴历每年与回归年相比所的时日)。

具体出处

宋·苏轼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退圃》:“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宋·陆游 《蜗舍》诗:“麦因多雨损,蚕遇闰年迟。”清·俞樾 《茶香室丛钞·茨菰应闰月》:“茨菰一根,环十二子,闰年十三子。”

什么是闰年呢?

闰年就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而设立的。补上时间的年份便为闰年。我们现在采用的公历和农历都是有闰年的。

公历闰年的计算相对简单:公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闰月固定为二月,闰日固定为二月二十九日。农历的闰年计算就复杂了一点。下面就详细说说农历的闰年计算法。

农历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来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现在置闰的方法是在两个冬至之间,如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这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农历闰哪个月呢?这得由二十四节气来确定。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其中序号为奇数的(立春,立夏等)为节气,序号为偶数的(雨水,春分等)称为中气。农历以月亮为周期(阴历),十二个月历总共约有354天;再配合年历(阳历),年历则是根据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四季变化而得的周期所编制。而月历较年历短,两者相了11天,因此,便要每19年加多7个闰月来填补误。而决定那一个月做闰月,则依廿四节气而定,农历月份通常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惊蛰╱秋分等等,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多加一个月以作为闰月。以今年(2017年)为例,农历六月正好是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闰六月来调整误。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自然那个月所在的年份就是闰年了。 ;

闰年是什么意思?

含义: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而设立的。补上时间的年份,即有闰日的年份为闰年

公历闰年判定遵循的规律为: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公历闰年的简单计算方法(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年份即为闰年)

1。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

2。能被400整除。

详情如下:

闰年(leap

year),指在公历(格里历)或夏历中有闰日的年份,以及在旧历农历中有闰月的年份。

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tropical

year)。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

日,每四年累积约一天,把这一天加于2月末(2月29日),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经过四百年就会多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就是平年。比如,1700年、1800年和1900年为平年,2000年为闰年。闰年的计算,归结起来就是通常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千年不闰,四千年再闰;万年不闰,五十万年再闰。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公历是根据罗马人的"儒略历"改编而得。

由于当时没有了解到每年要多算出0.0078天的问题,从公元前46年,到16世纪,一共累计多出了10天。为此,当时的教皇格雷果里十三世,将1582年10月5日人为规定为10月15日。并开始了新闰年规定。此后,平均每年长度为365.2425天,约4年出现1天的偏。

夏历的平年只有354日,比12个朔望月短0.3671日,为使每月初一与月朔相合,规定每30年中有11年的年底增加1日,这一年的历年有355日,即为闰年。旧历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平年比一回归年少约11天。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在加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历年长度为384或385日,这一年也称为闰年。

闰年的概念是什么

闰年的概念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而设立的。补上时间的年份为闰年。闰年共有366天(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

闰年是一个历法中的名词,分为普通闰年和世纪闰年。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而设立的。

闰年的时候,二月份会多一天。

简单分析一下,详情如图所示

什么是闰年

闰年是阳历有闰日或农历有闰月的年份。

阳历和阴历中有闰日的年份,或阴阳历中有闰月的年份。如公历2020年为闰年,全年366天;农历庚子年(2020年)为闰年,闰四月小,该月只有芒种,无中气,全年13个月。教历1428年(公历2007——2008),全年366天为闰年。

通常的解释是说一年有多少天多少小时多少分钟,取整数365天后,还有多余的,累积达到一天(24小时)后,就多加一天,多加一天的这一年就是闰年。这个解释只是告诉大家怎么计算,是人为设置的东西。

产生原因: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tropicalyear)。公历的平年只有365天,比回归年短约0.2422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每四年累积一天,故在第四年的2月末加1天,使当年的时间长度变为366天,这一年就是闰年。

现行公历中每400年有97个闰年。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每128年就会多算出1天,经过400年就会多算出3天多。

因此,每400年中要减少3个闰年。所以公历规定: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世纪年,即使是4的倍数也不是闰年。

闰年是什么意思

闰年的意思:凡阳历中有闰日(二月为二十九日)的年,或阴历中有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年;闰余(岁余置闰。阴历每年与回归年相比所的时日)。

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而设立的。补上时间的年份为闰年。闰年共有366天(1月~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

凡阳历中有闰日(2月29日)的年份,闰余(岁余置闰。阴历每年与回归年相比所的时日)。

注意闰年(公历中的名词)和闰月(农历中的名词)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公历只分闰年和平年,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2月中多一天);平年中也可能有闰月(如2017年是平年,农历有闰月,闰六月)。

闰年的产生原因:

通常的解释是说一年有多少天多少小时多少分钟,取整数365天后,还有多余的,累积达到一天(24小时)后,就多加一天,多加一天的这一年就是闰年。这个解释只是告诉大家怎么计算,是人为设置的东西。

这就是通常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例如:2000年是闰年,2100年则是平年。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