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的故事 少年伤仲永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琪琪,伤仲永的故事,关于少年伤仲永的故事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伤仲永的故事 少年伤仲永的故事
伤仲永的故事 少年伤仲永的故事
1、南朝的江淹,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2、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4、在这三大因素中,与遗传、环境相比,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5、教育不仅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而且可以能动地调整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还能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施加系统地影响。
6、但教育并不是的,所以,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7、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8、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
9、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
10、本文的语言十分精当。
11、叙事部分仅以二百三十四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议论部分也不过七十余字,文中的每一词、句都有其确切的表达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
12、例如段,首句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这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介绍,而且“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
13、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14、结尾的议论部分,言简意深,说理严谨。
15、对本文语言精当的特点,可以逐词逐句体察、品味。
16、本文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彩。
17、文章以“伤仲永”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何以可“伤”的道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参考资料来源: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