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实验题大全总结
初中物理题请给详细解析
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铜块和木块的形状完全相同.
初中物理实验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实验题大全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实验题大全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实验题大全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实验题大全总结
(1)实验时,如果小钰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测力计的拉力等于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若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读数大于摩擦力;若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读数小于摩擦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压力相同.
考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专题:实验题;控制变量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运动时,弹簧测力计显示拉力大小,当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当物体加速运动时,拉力大于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小于弹簧测力计示数;当物体减速运动时,拉力小于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
解答:解:(1)①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时,弹簧测力计显示拉力大小.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②若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拉力大于滑动摩擦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大于滑动摩擦力.
③若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拉力小于滑动摩擦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小于滑动摩擦力.
(2)甲乙两图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甲图压力小于乙图压力,甲图滑动摩擦力小于乙图滑动摩擦力,所以甲乙两图得出的结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控制两个实验中的压力相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故为:(1)等于;大于;小于;(2)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压力.
点评:掌握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等于,因为这样不会显示测力计的重量,只有摩擦的力,因此相等
等于 ,当物理处于平衡状态时,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它相反方向上拉力的大小
1.
W=psL=0.1500.0001700000=350J
2.P=W/t=1200/2350/60=3600W
因为飞轮旋转2周功,所以要除以2
大于 因为拉力控制不好
求一些初中物理学科的实验题,难一点带解析!!!谢谢
由右手定则知A中ab电流方向是a到b,再由左手定则知ab受到向上的安培力,同时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下加速运动。而B中棒为切割磁感线只受重力,c中ab也只受重力,B,C向下的加速度更大,运动更快,所以A中导线到底边.
初中物理力学浮力试题,要,有解析,谢谢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2007年12月26日,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南海一号”古沉船被打捞船用起重机成功吊起。起吊前,先用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箱子将古船密封在内,称之为沉箱。该沉箱长36m、宽15m、高5m,沉箱被吊离水面后,由水平地面上16个气囊垫着,此时,包裹着古船的沉箱已完全脱离起重机钢绳的作用,它的总质量为3500t(海水的密度近似取1.00×103kg/m3,g取10N/kg)。
(1)沉箱浸没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多大?
(2)设20m深的海水产生的压强p1与沉箱对气囊的压强p2之比为6:7,则16个气囊与沉箱的接触面积为多大?
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灌有水(水中无气泡)且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的两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并做出标记,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
近发现《初中物理解题题典》不错,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
求教一道九年级物理实验分析题
从你提供的条件看,问是无法得出答复的,因为它缺少一个条件,就是力与速度的关系(严格地讲,这题是错误的,因为力决定了"加速度"的大小,而不能决定速度的大小);关于第二问,从本题条件去推测,要用高中知识
初中力学计算题20道(带解析)
初中物理力学占据较高分值,考察方式常以物理计算和物理实验题为主。初中物理力学主要知识点有:运动与力的结合,参照物,机械运动,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和惯性定律,二力平衡,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浮力,机械效率,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本篇附上经典初中物理力学计算题和实验题,供同学学习。
一、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B、速度 单位: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Ⅱ 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示意图 →惯性和惯性定律
1、牛顿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压力:
①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②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③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2、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②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③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④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
⑤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改变压力大小、改变受力面积大小、同时改变前二者
→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
⑷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p=ρgh(→点击进入《力学公式-压强公式汇总》)
⑴、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⑶、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4、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重点实验)。
⑴ 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约为760mm。
⑵ 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⑶ 结论:大气压p0=760mmHg=1900px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⑷ 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2、标准大气压——支持1900px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Hg=1900pxHg=1.013×105Pa ,可支持水柱高约10.3m
3、大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海拔2000米内可近似地认为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约减小1毫米贡柱,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4、测量工具:
⑴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⑵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5、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 →浮力 1、浮力的大小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的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2、公式:F浮= G排=ρ液V排g (→点击进入《力学公式-浮力公式汇总》)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浮力的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它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时,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上
2、浮力的应用
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水量。
潜水艇:改变自身重来实现上浮下沉。
气球和飞艇: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实现上升下降。
→功
1、力学中的功
①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②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③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点击进入《力学公式-功公式汇总》)
①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②公式:W=FS③功的单位:焦耳(J),1J= 1N·m 。
④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 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机械效率
1、有用功和额外功
①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
例:提升重物W有用=Gh
②额外功:
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额= G动h(G动:表示动滑轮重)
③总功:
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即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W总=FS
2、机械效率
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η=W有用/W总
③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④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机械效率总小于1①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②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③公式:P=W/t④单位:瓦特(W)、千瓦(kW) 1W=1J/s 1kW=10W
→动能和势能
1、动能
①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②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③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2、势能
①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②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③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点击进入《力学公式-动能与势能公式汇总》)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二、初中物理力学计算题:
1、水壶内装有1千克水,水壶底面积约为0.003米2,水深0.1米,求水对壶底的压强。
:P=ρgh=1000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980帕
(公式1分,代入2分,结果1分)
2、在水平桌面上,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内分别装有1.8千克的酒精和2千克的水。甲的底面积为0.016㎡,乙的底面积为0.01㎡。(已知酒精密度=0.8g/cm?).求:
(1)水的体积;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3)若从甲、乙容器中抽出相同体积的酒精和水,有没有可能使
酒精和水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如果有可能,请计算
出抽出的体积△V;如果没有可能,请说明理由.
:
三、初中物理力学实验题:
1、为了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同学将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膜,将其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增加玻璃管浸入水中的深度,实验作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7(a)、(b)和(c)所示。他继续实验,在玻璃管中分别注入酒精、盐水,使之与烧杯中水面相平,实验作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7(d)、(e)所示。(已知ρ盐水>ρ水>ρ酒精)
(1)观察比较图(a)、(b)与(c)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比较图7(d)与(e)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实验中的有关项目分别填写完整:
(1)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用天平测量铝块的质量,应将铝块放置在调节平衡的天平的______(选填“左”或“右”)盘进行称量.对比“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两个实验,实验目的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需要测的物理量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种类有关,两个大量筒中应分别装有______种类的液体。实验时,压强计的金属盒应该放置在两个量筒的液体内部______深度处.(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题:
1、(1)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2)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较大,液体压强也较大。
2、(1)左、不相同、相同 (2)不同、相同
初中物理实验题,求详细过程
先用天平测出 金属块的质量m金
烧杯装满水测质量m1 金属块用细绳吊着放入完全浸没,使水漫出一部分,取出
测量之后的烧杯和不满的水质量 m2
(m1-m2)/ρ水 是金属块的体积
那么,金属的密度 ρ金=m金÷((m1-m2)/ρ水)
这类实验,就是通过天平测量出质量,然后通过别的方法测量体积
2.涉及到浮力的理论
先测金属块的质量m金
烧杯装半杯左右的水,测质量m1 金属块用细绳吊着放入完全浸没,但不接触底部
不取出,这杯水的质量测出来为m2
公式和上面不一样,金属的密度 ρ金=m金÷((m2-m1)/ρ水)
排水法。根据排出水的体积计算。
初中物理实验题,求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或2、5或3、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做相同的功,电动机所用时间越短,做功越快.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7(或5与8,或6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做功时间相等时,所做的功越多,做功越快.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当电动机做的功和做功用的时间的比值相同时,做功快慢相同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当电动机做的功和做功用的时间的比值越大时,做功越快
解:(1)要得到“做相同的功,电动机所用时间越短,做功越快”的结论就要让做的功相同,因此观察表格中数据可知1、4 或2、5或3、6符合要求.
(2)分4与7(或5与8,或6与9)可以发现,时间相同,做的功不同,故总功多的说明做功快;由此得出结论:做功时间相等时,所做的功越多,做功越快.
(3)分析表一可知,在做功时间和做功多少都不一样的情况下,做功的快慢是一样的,求出功与时间的比值可以发现,比值是相同的,由此得出:当电动机做的功和做功用的时间的比值相同时,做功快慢相同.
综合分析表一、表二和表三,可以发现表二、表三中功和时间的比值是不同的,而做功的快慢也是不同的,由此得出:当电动机做的功和做功用的时间的比值越大时,做功越快.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 删除